最近出現運動健將在運動中猝死的個案。心血管病專家昨天提醒,猝死者往往在病發前有隱藏的徵兆,例如突然到新環境從事超大運動量活動、精神過度興奮等,而相當比例的猝死者有抽煙史。此外,夏天運動量過大,人體容易因脫水導致血管"抽筋"閉塞,也將增加猝死機會。

近日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在參加足球賽時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當時,他攻進一球,興奮地歡呼慶祝,隨即倒地不起。被隊友緊急送往附近醫院時,醫生發現,他的冠狀動脈血管被血栓堵死,經及時進行血管再灌注治療,血管才被"疏浚",保住了他的性命。


"這名患者平時身體素質很好,很少生病,除了嗜好吸煙外,無其他不良生活習慣,但我們分析,恰恰是吸煙讓他險些喪命。"心血管疾病研究所譚甯主任醫師說,煙草所含的有毒物質可使得血管內皮粗糙,再加上夏天天氣熱,長時間劇烈運動後,人體因缺水而血液黏稠。兩者"合力",血管內皮更容易脫落,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血管,從而誘發心源性猝死。


如果細究起來,猝死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風險因素。譚寧指出,通常有抽煙習慣的人在極度運動情況下,血栓形成的風險更高。有高血壓病史的人, 如果在運動時精神亢奮或因運動量太大導致過度疲勞,心跳過快就有可能引發冠狀動脈痙攣收縮,也就是俗稱的血管"抽筋",繼而誘發心肌梗塞。

和身體病弱的人相比,運動健將往往會對身體健康太自信,運動過量後,更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還要注意的是,通常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0%才會引發心絞痛,譚寧指出,目前三、四十歲的職場人士受飲食、生活習慣等影響,已經開始出現血管裡有脂肪沉積等情況,血管狹窄程度不高。像這樣的人,平時沒有異常,但一遇意外事件,突然出現冠狀動脈痙攣,往往沒有心絞痛的提前"預警",就會表現為"突然發作", 更易引發嚴重後果。


根據衛生部統計資訊中心發佈的公報顯示,從1990年起,心腦血管疾病始終是我國的主要死亡原因,占全國總死亡人數的45%。而全國心源性猝死發生率高達每十萬人中有41.84例。


譚寧指出,心源性猝死主要有三大原因,最常見的是俗稱"冠心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型心臟病,占病人中的絕大多數,其次是突發心率失常和心肌病變。


  踢球猝死者出事前曾自述手部發麻。"實際上,絕大多數猝死者發病前都有徵兆,一般表現為心絞痛、手腳發麻。"不過,譚寧提醒,一些因精神壓力過大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尤其是女性,也會經常感到胸痛,容易與冠心病誘發的心絞痛相混淆。"心絞痛的疼痛是放射性的,由左胸口向左手指尖放射, 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一般不會‘由心口痛到指尖'。"

譚寧提醒,夏天運動時一是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要過度勞累,不要突然增加運動量;二是要避免高度亢奮,避免心情大起大落。為排除心血管因素致猝死的風險,通常男性年滿45歲以後,女性年滿50歲以後,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心臟體檢",看看心電圖是否有異常。

對於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人群,例如父母兄弟等曾得過心臟病或自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的民眾, 可考慮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和活動平板檢查,如經濟條件許可,還可考慮64排螺旋CT等檢查。對於平時經常在運動時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的人士,建議進行活動平板心電圖進行篩查。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