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新技術 安全性與成功率同步兼顧
最新的白內障手術系統,對患者有哪些好處?又如何在安全性與成功率上同步提升?邀請五位專業眼科醫師解答。
 
Q1:白內障的手術技術有哪些最新的進展?
白內障手術近十幾年來有長足的發展,技術方面從超音波乳化術,進階到傷口更小、復原時間更快的微創超音波乳化術;人工水晶體則從機能性與材質上改良,包括各種不同功能型人工水晶體陸續推出,如:非球面、多焦點、矯正散光、黃色可濾藍光等人工水晶體,提高視力的清晰度,也能滿足不同的用眼需求,尤其近年白內障手術朝向同步矯正近視、遠視、老花或散光,透過各種結合屈光矯正的人工水晶體,讓患者術後免戴眼鏡。繼技術、人工水晶體的精進後,手術儀器也有突破性的發展,由於在手術過程中,必須透過給水系統的運作,把乳化後的晶體碎削帶走,而在運作的同時,可能造成眼壓的不穩定,而最新的儀器,由電腦的參數設定取代醫師與護理人員的手動給水,達到穩定眼壓的效果,同時維持超音波能量的穩定,避免眼壓過高、能量太強而產生的角膜水腫、膜囊破裂、不規則散光等後遺症,讓手術的安全性提升。

 
【醫流角色】
張正忠醫師
現任:奧斯卡眼科中心院長

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眼科病理學博士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
陽明大學博士班研究所兼任指導教授
 
Q2:最新的白內障手術,對患者來說有哪些好處?
白內障手術需要高度的技術與經驗,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與滿意度,但再好的經驗與技術,如果沒有進步的儀器輔助,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穩壓系統,醫師能藉助儀器讓手術更順利安全。尤其對於有青光眼或是緊張型的病人來說,手術過程中可能有眼壓不穩定的情形,產生角膜內皮細胞受損、後囊破裂的風險;另外如果是水晶體過熟的患者,需要較高的超音波能量震碎,當能量越高,對組織細胞的傷害就越大,而最新的儀器讓能量控制較穩定,降低手術的風險。一個成功的白內障手術,必須是技術、設備、團隊三者缺一不可,選擇有經驗的醫師,透過最新的技術與儀器,以及由專業的醫療團隊護理執行,不論是成功率與安全性都能同步提高。
 

【醫流角色】
程維璋醫師
現任:屏東精華眼科院長

屏東信合美眼科院長
同喬眼科醫院院長
 
Q3:新儀器的輔助,如何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
新的手術儀器對患者來說是個安全的保障,尤其現在手術傷口小,探頭直接進入到眼球內,在超音波能量下,如果沒有穩定的系統,對眼球內的組織包括囊袋、虹彩、血管都可能受到破壞;另外對於高齡、有糖尿病、青光眼的病人,風險承受度較低,有了新儀器的輔助,透過穩定的給水與抽吸系統,讓病人得到安全有保障的手術。人工水晶體近年發展到多焦點、散光矯正、非球面等高科技人工水晶體,但這類人工水晶體要發揮到良好作用,必須在順利且沒有任何破壞組織的基礎下才能發揮,一旦手術不順利、傷口變大,矯正散光的效果就不好;萬一囊袋不穩定,多焦點水晶體就無法發揮作用;如果組織不穩定,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效果也會打折,透過新的儀器幫助手術過程順利、組織完整,高科技的人工水晶體才能配合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
 

【醫流角色】
楊智欽醫師
現任:豐原光明眼科院長
  • 台大醫院眼科兼任主治醫師
 
Q4:新手術技術是否可減少術後的併發症?
白內障手術最重視的是安全性,新手術透過穩壓系統,讓前房更穩定,手術安全性提高,另外,藉由套管的重新設計,可減少傷口的熱傷害,尤其對於水晶體過熟、太硬的患者,可在縮小傷口的同時,透過套管的特殊設計,降低超音波對手術開口的熱傷害,以免造成術後的不規則散光。最近有一名患者,水晶體已經嚴重變硬,傳統手術需要花費較高的能量去乳化水晶體,而且所耗的時間也較長,但是新儀器可以做到手術時間僅需要傳統手術的一半,傷口也會恢復的比較快,病患的滿意度相當高,醫師手術的效率也更快。
 

【醫流角色】
吳孟憲醫師
現任:高雄澄清眼科院長

高雄醫學大學白內障手術指導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白內障手術及功能水晶體諮商門診主治醫師
 
Q5:如何提高白內障手術的成功率?
最新的白內障手術系統,可以降低手術過程的風險,尤其對於手術技術普通的醫師來說,有了系統的輔助,會更安全與穩定,而對於本身技術純熟的醫師來說,即便遇到棘手、過熟的病患,仍可以讓安全性提高,這就好比一個技術精良的駕駛,擁有一台性能優異的車子,在駕駛時讓車子的性能發揮到最好。但提醒的是,一個成功的白內障手術,除了醫師的技術與設備之外,若評估有手術的必要,一定要盡可能及早接受手術,不要拖延,以免水晶體過熟、太硬,錯失治療的良機,也可能影響手術的成功率。
 

【醫流角色】
陳征宇醫師
現任:陳征宇眼科診所院長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眼科主任
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醫師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