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與冠狀動脈疾病(CAD)之關係

心血管疾病與冠狀動脈疾病

日前知名廣告人孫大偉才剛因腦中風過世,藝人林志穎的父親,近日也因心肌梗塞住進加護病房,經開刀裝了3支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後才脫離險境,心血管疾病的話題,由於發作頻率的增加,已然引起民眾的關切。

一般通稱或廣義的心血管疾病,包含了心臟與各種血管相關疾病,包括冠心病、頸動脈硬化、其他動脈疾病等等,而冠狀動脈疾病,就是屬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心臟的冠狀動脈有三條,主要的功能是供給心臟肌肉細胞的氧氣與養分,常見引起冠狀動脈病變的原因,不外乎血管硬化狹窄阻塞、血管痙孿、血塊阻塞或外傷等等。

■ 心血管疾病的徵兆與危險因子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謝宜璋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徵,一般來說,多在運動過後或壓力大時出現,血管狹窄或阻塞造成缺氧時,患者會有胸悶、胸痛等症狀出現,有時甚至會伴隨著冒冷汗、休克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一般胸痛時間會超過30分鐘,但也有些心肌梗塞病患在發生前不一定會有明顯的病症顯現,不可不慎。其他的周邊血管疾病常伴隨的病症如頸動脈狹窄,可能會造成中風或短暫性中風,腎動脈狹窄則可能會造成高血壓上升,甚至會造成腎梗塞而壞死。下肢血管阻塞可能會造成跛行,下肢酸麻酸痛或是出現潰瘍或是壞死,好發比率又以糖尿病病患最高。

心血管疾病分佈的高危險族群,包括了抽煙、男性40歲以上或女性50歲以上、高血脂、肥胖、缺乏運動、個性急躁、有家族相關疾病史、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洗腎病患等等,這些族群相較於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常常出現於秋冬,或是在溫差落差大的環境下,老人和有相關疾病及高危險群者要特別小心。

■ 心血管疾病的治療

謝宜璋醫師指出,輕微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針對個人症狀,以相關藥物、與生活習慣控制雙管齊下進行控制。若患者的病況較為嚴重,則需求助於介入性治療,例如利用心導管手術進行診斷與治療,確認後續患者的治療方式需採行氣球擴張術,放置血管支架或外科繞道手術,兩種治療方式的差異在於氣球擴張術容易產生血管壁剝離撕裂且再狹窄機率較高,血管支架的優點在可以貼平血管剝離撕裂的地方,較不容易產生急性血栓的情形,另外也可以降低再狹窄機率,在這些療程中,又以塗藥支架降低再狹窄的成效更為顯著,若患者的病況無法放置血管支架時,則必須進行血管繞道手術。血管繞道手術的治療方式,是另取血管在不暢通的血管兩端進行接通的動作,讓不通暢的血管有另一條通路,由於需要進行全身麻醉,也因此風險較血管支架高。

■ 支架的選擇與使用

謝醫師表示,在支架的選擇上,選用合適的支架相當重要,這部份需要仰賴醫師在診斷病情後,針對病灶做全盤性的考量,並詳細解釋給患者做參考,才能讓治療成效加分,考量的重點有以下三點:

1.支架硬度與柔軟度:醫師需針對患者的病狀,考量適用的支架強度。硬度較高的支架比較能支撐血管並維持,但卻不容易在彎曲度較高的血管或鈣化的血管中放置定位。相反的,支架較具有柔軟度的,容易放置到定點,但相對上在支撐力道上可能就有所不足。

2.持久性:也就是支架放置後的成效,選擇支架時希望能有效降低再狹窄率,同時也需要考量其效力持久程度。相較於傳統支架而言,塗藥支架在降低再狹窄率及再次血管擴張術的比率較低,顯得較有優勢。

3.安全性:支架放置後,能夠有效降低死亡率,並降低心肌梗塞或是血栓發生的機率。以降低死亡率與心肌梗塞的效果而言,這方面塗藥支架與傳統支架相差並不大。至於支架內血栓發生的機率,塗藥支架在安裝支架完後一個月到一年的期間,發生的機率會較傳統支架稍高一點,因此謝醫師特別囑咐安裝塗藥支架的患者,需配合醫師指示,定時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

■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保健

謝醫師提醒大家,有效遠離心血管疾病的方式,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抽煙、控制正常的血壓及血糖,維持每週4天為時約30分鐘的運動習慣,在飲食上注意少鹽、少油、低卡與低膽固醇等原則,同時注意適時調適壓力、不熬夜,有家族病史的患者,更需隨時注意控制血壓、血糖等。能注意這些日常生活的保健,就能輕鬆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