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隱形殺手:胸/腹主動脈瘤 輕忽致命風險高

陳先生一週前因為腹部疼痛不堪而到醫院急診,一開始以為只是腸胃炎所造成,在經過醫師檢查過後,卻發現腹部有一顆直徑約6公分的主動脈瘤,隨時可能造成破裂出血,危及生命。所幸醫師在超音波檢測時發現,立即進行主動脈微創支架手術處理,才讓陳先生撿回一命。

胸/腹主動脈瘤的成因與癥兆

什麼是胸/腹主動脈瘤?又為何一發作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呢?林口長庚血管外科柯博仁醫師表示,胸/腹主動脈瘤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動脈硬化或遺傳、結締組織疾病等問題,造成血管壁彈性改變,承受不了血液的壓力,讓血管如氣球般向外逐漸鼓漲,當血管鼓脹到一定的尺寸時,即稱為胸/腹主動脈瘤。而胸/腹主動脈瘤,在醫界一向被視作無聲的「隱形殺手」,原因在於發生時並沒有明顯的癥兆,血管在初期膨大時,並不會有任何感覺,若患者感覺到肚腹有異物感、或是直接觸摸腹部時有不正常跳動的腫塊,這時通常情況已經很危急且有主動脈瘤破裂的危險。遺憾的是,這些癥狀很容易被錯認為腸胃相關疾病而遭輕忽、因而致命。

胸/腹主動脈瘤的危險因子與對身體的危害

胸/腹主動脈瘤既然屬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因此高危險族群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相同,包括了年齡在60歲以上、抽煙、高血脂、肥胖、缺乏運動、有家族相關疾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都是胸/腹主動脈瘤的高危險群。

根據香港2010年公佈的一項普查研究,發現60歲或以上男女患腹主動脈瘤的機會,分別是3.44%及0.68%。但是在台灣,雖然並沒有相關的研究、民眾對於胸/腹主動脈瘤的認識也相對較缺乏,但以人口比例而言,估計全台約有五萬人罹患此疾病,可惜的是,根據2008年衛生署統計,全台僅有400人接受手術治療,相對於香港低上許多,顯見在過去此一疾病受到嚴重忽視。

柯博仁醫師表示,雖然胸/腹主動脈瘤在初期並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但是當鼓漲至一定程度時,就會有破裂的危險,一旦主動脈瘤破裂,就會造成大量失血,若未即時送醫,死亡率高達90%,即便是在主動脈瘤破裂後即時送醫,仍會產生呼吸衰竭、中風等併發症,死亡機率也高達50%,是死亡率相當高的疾病,絕不可輕忽。

胸/腹主動脈瘤的治療

過去在治療胸/腹主動脈瘤時,所採行的方式是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需在胸腔或腹部切開一道20公分左右的切口,再將主動脈瘤切除,並以人工血管縫合取代原先病變的血管,病患必須接受深度麻醉及剖腹手術,手術時間長,恢復期也較久,常須住院半個月以上。台灣在2005年引進腹主動脈瘤支架,2007年開放胸主動脈瘤支架執照,這種新式的微創手術,是在病患的大腿切開兩個小口,以導管進入動脈後再將支架放入,藉以阻絕動脈瘤,使血流不經過動脈瘤,就不會再有膨大破裂的危險。胸/腹主動脈支架手術失血量小,大幅降低手術併發症的風險,並縮短復原期。此外,台灣在2010年開放腹主動脈瘤健保給付,今年(2011)6月開放胸主動脈瘤支架健保給付,大幅減少病患的經濟負擔,對於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早期篩檢,樂觀面對胸/腹主動脈瘤

面對胸/腹主動脈瘤的威脅,柯博仁醫師特別呼籲,60歲以上,抽煙男性或家族中又有遺傳病史的民眾,需到醫院進行超音波健康檢查,由於胸/腹主動脈瘤屬於慢性疾病,終身僅需檢測一次即可,但若檢測出有罹患的前兆,就需每年定期追蹤。柯博仁醫師也提醒民眾,主動脈瘤並不可怕,只要生活作息規律,定時定量運動,飲食注意清淡少油鹽,並控制血脂、血糖與血壓,即可遠離主動脈瘤的威脅。當罹患胸/腹主動脈瘤時,也毋須恐慌,只要定期追蹤治療,生活也可與一般人無異,樂觀面對與積極治療,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