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兒盛夏中暑 Q&A
盛夏之際,酷熱的豔陽,除了讓紫外線數度飆高以外,父母帶孩子從事戶外活動時,難免有機會玩得滿頭大汗、臉紅中暑。爸比媽咪該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就是中暑?中暑症狀有哪些?哪些屬於錯誤的中暑處理方式?且看本篇專業的中醫兒科醫師,告訴爸媽如何防治寶寶外出中暑的最佳對策!
 
中暑是汗腺和排汗功能被暑氣、溼熱壓迫,導致汗排不出去,被逼在皮膚內層,這時,身體會出現大約38度的低燒或是更高體溫的狀況,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讓我們請教醫師專家指導父母正確作法。
 
Q1:年幼的孩子比大人更容易中暑嗎?
*醫師解答:是的,一般年紀越小的孩子(尤其四歲以下)越容易中暑。一般來說,體質虛弱的人因為衛外之氣比較弱,無法抵抗暑邪的侵襲,所以會比較容易中暑,例如:老人或是產婦。年紀小的幼兒,依照中醫理論來說,有臟腑嬌嫩、發育未全的特點,也就是機體的各式調節功能都不如大人完整,相對大人而言則屬於體質比較虛弱的族群。
孩子的皮膚細薄而且體表面積與全身體積的比例相對大人來說多出許多,所以比大人容易散失水分或是溫度;孩子的體溫調節也不如大人完全,再加上沒有辦法適時地為自己加減衣服或是調整飲食,因此更容易因為氣溫的轉變而生病。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小孩在夏天容易中暑,且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容易感冒的最根本原因。
 
Q2:小小孩常見的夏季中暑原因及症狀?(0~2
*醫師解答:前面說過,越小的孩子皮膚越是嬌嫩、角質層越薄、皮膚表面積佔全身體積的比例越高,造成皮膚的保水功能不好;加上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完整,機體調節體溫的功能就更差了。因此,只要是氣溫太高、通風不良、溼度過高、衣著太多、水份攝取過少、或是攝入過度寒涼的飲食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夏季中暑。現代環境中空調隨處可見,室內室外的溫度差異過大,進出冷氣房沒有隨時調整寶寶的衣著,就更容易感冒或是中暑了。

孩子中暑的初期症狀跟脫水很像,如果有以下的症狀,就表示寶寶可能中暑了。活動力變差、食慾降低或是嘔吐。皮膚發熱、變紅、並且乾燥。身體摸起來很熱,但是沒有流汗或是少汗。體溫升高,可能超過38度,甚至40度。煩躁不安並且哭鬧不休。較大的寶寶,會表達頭暈、噁心想吐、並且昏昏沈沈的樣子。嚴重的會出現呼吸速度加快、心跳次數增多。更厲害的會出現冷汗、四肢冰冷、意志不清、抽搐、痙攣、肢體疼痛、或是麻木等等。
 
Q3:中醫通常如何辨證「中暑」?
*醫師解答:一般而言,中醫對於中暑的認知就是受到「暑邪」侵襲,人體的衛表能力不夠進而造成機體失衡而中暑。暑邪會造成身體體溫增高、肌表發熱等與「熱」相關的症狀。夏季炎熱,人體的水液揮發增多,進而造成「陰傷」。所謂陰傷,臨床的表現就是身熱汗多、口渴、小便減少顏色黃赤、黏膜乾燥、便秘等等。

另外就是氣虛。氣虛又大致分為兩種原因,一個是體液流失過多「氣隨津脫」導致的氣陰兩傷 ;另一個就是暑天飲食過多生冷瓜果,影響腸胃的正常蠕動,也就是傷了中醫所謂的中焦氣機,造成「脾氣虛弱」。氣虛的臨床表現除了前述的傷陰症狀之外,還再加上心情煩燥、肢體倦怠、精神不振、甚至是腹痛、水瀉等等。

台灣屬於海島氣候,夏季常常有午後雷雨,是一個濕熱的環境,除了「暑邪」還有「濕邪」。如果合併腸胃的運化功能不好,無法代謝水濕,那麼「暑邪」就會夾雜「濕邪」一起困在我們的身體裡了。臨床的表現有,低燒、腹瀉、大便黏而且臭穢、食慾不佳、頭暈頭痛等等。
 
Q4:家長怎麼初步判斷小孩子是不是中暑?
*醫師解答:首先要先跟其他的感冒鑒別。當孩子出現上述很像中暑的症狀時,應該先測量寶寶的體溫(正常體溫:耳溫小於38度)、檢查寶寶的衣著是不是太多、環境是不是溫度過高、是不是通風不良;再來看看有沒有脫水的症狀,如果有小便減少、活動力減低就要回溯一下是不是給寶寶的水分攝取太少。

確定上述的狀況都排除了,再重新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都沒有改善,接著排除孩子是不是有其他感染的症狀:例如腸病毒口腔潰瘍影響進食意願、伴隨咳嗽喉嚨痛或是鼻涕等的上呼吸道感染、嘔吐腹瀉腹痛的腸胃道感染等等。
有時候孩子在初期感染的時候不會有太明顯的症狀,只要孩子體溫不正常,活動力不好,家長都應該持續觀察孩子有沒有新增的症狀,避免延遲就醫治療的時機。
 
Q5:常見錯誤的中暑處理方式?
*醫師解答:中暑的處理原則就是幫助機體降溫、並且補充水分。但是針對中暑的孩子,他們處於相對虛弱的狀態並且寶寶降溫迅速,所以在降溫和補充水分上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服用退燒藥物。

2.空調的溫度設定以26度為原則,不宜過度低溫。

3.維持通風但是不宜直接讓出風口對著寶寶送風。

4.當孩子流汗很多時,不可直接用冷水或是冰水沖洗身體,避免血管急速收縮,阻礙散熱。

5.適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宜少量多次給予,單次飲水不宜太多,以寶寶可以接受為原則。

6.不宜給予生冷瓜果或是冰飲。室溫的水或是溫水才能讓腸胃道無負擔的吸收。
 
Q6:正確的中暑緊急處理程序?(含中醫穴位急救法)
*醫師解答:把寶寶安置在陰涼乾燥並且通風良好的地方。環境溫度以攝氏26度為宜,不可讓風直接吹向寶寶。讓寶寶仰臥,解開寶寶的衣服,協助散熱:
1.用毛巾沾「室溫水」擦拭寶寶身體,可以濕敷在頭部、頸部、鼠蹊部等有大動脈經過的地方。

2.溫水浴,協助發汗、散熱。但要切記,一旦體溫低於38度,立即停止一切降溫動作。

4.適當補充水分、電解質。但不可單次大量給水,以少量頻服為原則且不喝冰水。

7.若寶寶意識不清,不可強行灌水,避免窒息。

8.中暑過後飲食宜清淡,不可過量或太油膩,否則妨礙寶寶腸胃吸收影響身體修復。

9.穴位按摩:
*大椎穴:督脈的大椎穴,位於寶寶低頭時,頸椎的最高點下的凹陷處,寶寶中暑時家長可以敲打或是按摩,清熱益氣。

*推天河水:天河水位於前臂的中線,起自手掌橫紋止於手肘橫紋。推拿的方向從掌橫紋到肘橫紋可以協助寶寶退熱。
 
Q7:預防寶寶中暑的日常對策?
*醫師解答:
炎炎夏日當中,中暑是預防勝於治療的議題。以下幾點提供家長參考:
1.飲食清淡、易消化為主。
荷葉冬瓜湯、西瓜番茄粥、瓜皮(西瓜皮內側白綠色的西瓜翠衣)荷葉湯、冬瓜子排骨湯、綠豆百合粥等等都是適合暑天的菜餚 。金銀花、麥門冬、枇杷葉、蘆根、竹葉等等中藥材,都可以煮水飲用,清熱養陰生津。

2.適度的外活動。
雖然寶寶容易中暑,但是仍應避免長期待在冷氣房裡,適度的戶外活動是必要的。戶外活動要避免直接在豔陽下曝曬,應該選擇陰涼通風處。避免正午(10:00~14:00)最炎熱的時間出門。

3.外出注意遮陽、防曬。
避免長時間待在推車上、停駛的汽車內。注意孩子的衣著。寶寶的衣服重點在胸腹部位的覆蓋,只要確保手腳不冰冷,過多的衣物都是不必要的。進出冷氣房要注意寶寶的衣物增減。孩子流汗過後,要盡速擦乾或是更換衣物避免吹風或是進入冷氣房著涼。
 
結語
如果當爸媽發現自己寶寶已經面色蒼白、呼吸心跳加速、甚至是有抽搐意識不清的時候,除了上述協助散熱的方法之外,當然務必也要即刻就醫!如此一來,媽咪與寶貝一定能安度一個既愉快又健康的美麗夏天囉!
 
林沛穎
學歷:長庚大學中醫學系雙主修中西醫學士
經歷:長庚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住院醫師、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部住院醫師、中華民國兒科專科醫師、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臨床診療進修
現任: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採訪撰文/郁筱惠
諮詢/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 林沛穎
特別感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準主治醫師范芝瑜,提供小兒按摩穴位資料補充
攝影/本刊資料室‧桃樂絲童趣攝影
插畫/日光路
Model/漂亮媽咪 王雅萱、可愛寶寶 張聿晴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5年07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