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蚊驅蟲大作戰(下)
3.驅蚊器
主要是是模仿蚊子的天敵蜻蜓或公蚊飛行時翅膀所發出的震盪音波,發出相同的波長頻率,來驅除會叮咬人的母蚊,但效果目前有待證實,最好搭配其他防蚊產品一起使用。擺放時建議儘量避開障礙物,離身體越近,效果相對越佳。
 
沒有一種方法能有效殺死所有蚊蟲!
王研人醫師指出,一般人常見的迷思,就是以為用單一一種方法就可以殺死全部的蚊蟲,以至於用了許多方法都覺得沒有效果,還是照樣會被蚊子叮咬。其實,關鍵在於蚊子雖然看起來都很像,實際上種類卻很多,習性也各不相同,因此,最好能同時使用多種驅蚊措施,才能有較好的防蚊成效。以下針對常見的蚊蟲種類加以說明:
 
1.熱帶家蚊
晚上會在家裡咬人的通常是熱帶家蚊,牠們的活動時間為傍晚到隔天黎明。
熱帶家蚊的趨光性強,可於夜間善用捕蚊燈加以消滅。
許多家庭主婦會利用白天家人出門上班、上學的時間,於房間內焚燒蚊香或使用電蚊香來燻死蚊子,但其實若僅靠這種方法,比較容易殺死白天活動的蚊子(例如:埃及斑蚊),等到晚上蚊香的氣味消散,門窗一開,熱帶家蚊又會從戶外襲擊而來。
 
2.埃及斑蚊
埃及班蚊則喜歡於白天活動,由於趨光性弱,因此難以利用捕蚊燈來預防。很多使用捕蚊燈的爸比媽咪常反映,一開始使用時似乎很有效,但到後來卻漸漸失去效果,彷彿蚊子已經長了記性,過了一晚就不再被捕蚊燈所吸引。其實蚊子並沒有這麼聰明,純粹是夜間雖然已將所有具趨光性的蚊蟲消滅光了(例如:熱帶家蚊),卻還剩下一些對光源較無興趣且於白天活動的蚊蟲繼續咬人。
 
3.小黑蚊
王研人醫師表示,小黑蚊其實並不是蚊子,而是一種叫作「台灣鋏蠓」的吸血昆蟲,被叮咬後引起的免疫反應比一般蚊子更強。通常比較喜歡叮咬女生,因為牠們對於人的體溫特別敏感,而女生一個月至少會有一次排卵,排卵時體溫就會升高。
小黑蚊通常出沒於郊外,由於幼蟲喜歡吃藍綠藻,因此到戶外泡湯或去郊外踏青時,盡量不要接近有青苔的地方,就能防止來自小黑蚊的攻擊。
 
被叮咬了,怎麼辦?
STEP1:清潔+冷敷
當寶寶被蚊蟲叮咬,初步處理時,爸比媽咪可用清水和肥皂清洗患部,再用乾淨的濕毛巾冷敷,以減少癢感。王研人醫師表示,如果是小嬰兒,被蚊蟲叮咬可能還不太會感覺癢,也不會特別搔抓患部,所以基本上只要等待一段時間紅腫自然會慢慢消退。
 
STEP2:藥物治療
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感覺癢且無法控制自己,而不斷搔抓患部,如此一來不但可能造成傷口,甚至會引起細菌感染。因此,必須藉由藥物控制來達到止癢的目的。
醫師通常會開立外用止癢藥膏或類固醇藥膏,只要於患部塗抹薄薄一層即可,較嚴重的情況則可能需再配合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才能有效止癢。若有抓傷,則需另外使用外用抗生素藥膏來避免細菌趁虛而入。
 
蚊蟲叮咬常見用藥
1.引赤劑
常見的成分包括薄荷腦、樟腦油、丁香油、尤加利油、甲基水楊酸,這些成分會添加在面速力達母、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等具有清涼感的產品當中,擦了可以暫時止癢,但消腫效果有限,比較適合輕微的蚊蟲叮咬。
王研人醫師提醒,這類產品種類較多,成分也多,為避免用到不適合寶寶體質的產品而引發皮膚過敏,使用前建議先塗抹在手臂內側稍做測試。此外,這些成分都具有刺激性,使用時避免塗抹在眼睛、嘴巴周圍,以及有傷口的地方。
 
2.抗組織胺
常見於含有DiphenhydramineHCI、Chlorpheniraminemaleate成分的藥膏,主要能夠直接抵抗引起皮膚過敏的發炎反應,有效達到止癢效果。通常幼兒被叮咬後,會無法克制地用手去搔抓患部,除了容易感染,長期下來也可能演變成慢性的結節性癢疹,因此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的抗組織胺來幫助寶寶止癢,但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如:鎮靜、嗜睡、心悸、頭暈、口乾…等現象,必須斟酌情況使用。
 
3.類固醇
常見於含有hydrocortisone、dexamethasone、prednisolone成分的藥膏,是消炎與止癢效果更明顯的藥物。若患部出現嚴重紅腫、冒出小水泡時,通常就必須使用這類藥膏,以幫助腫脹地方更快消退。
必須特別留意的是,類固醇藥膏是藉由降低皮膚免疫力來達到消炎的效果,因此不能使用在已經抓破皮的傷口上,以免使傷口更容易感染細菌。含類固醇的外用藥膏因吸收量極少,因此不必擔心會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但如果使用不當(如:未按醫囑長期、大範圍使用),可能造成局部皮膚產生萎縮、多毛症、血管擴張、瘀青,甚至是黴菌感染。
 
4.中藥紫雲膏
對於蚊子叮咬的紅腫有效,其成分包含紫草、當歸、麻油、黃蠟…等,有些會加入少許冰片。紫雲膏有清熱解毒的效果,紫草可以抑菌,冰片則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產生的機會。
 
用藥小叮嚀!
蠶豆症患者、孕婦和2歲以下的幼兒,需避免使用含薄荷腦、樟腦油、甲基水楊酸及冰片成分的產品。
 
常見Q&A
Q1:為什麼寶貝每次被蚊蟲叮咬,都要好久好久才會好,甚至還容易留下疤痕?
ANS
寶寶的免疫系統正處於成長、調節的階段,對於蚊蟲叮咬的免疫反應通常較為激烈,因此,被叮咬的部位較容易產生強烈的局部反應,紅腫範圍往往較大,也需要更久的時間才會消退。

再加上較大的幼兒經常無法克制自己而動手去抓被叮咬處,一旦抓破皮、產生傷口,就容易併發細菌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爸比媽咪們不可不慎!
 
Q2:孩子的手腳突然長出密密麻麻的腫包,看起來就像被蚊子咬,但數量實在太驚人、令人難以相信,為什麼會這樣?
ANS
這就是俗稱的「紅豆冰」,醫學上會稱它為「蕁麻疹樣苔蘚」,常見的症狀是位在腿部,偶爾會在手臂或臉部,出現為數眾多的紅色、凸起且劇癢的疹子。嚴重時,丘疹中央甚至會形成大型的水泡。

王研人醫師指出,其實這些疹子並非全數都是由蚊蟲叮咬所造成,往往是小朋友的特殊體質,對蚊蟲叮咬所引發的持續性、較為劇烈的過敏反應所導致。最常見引起這種過敏反應的蟲類便是貓狗身上的跳蚤或蟎類。

這種免疫反應有時會持續好幾個月,甚至長達1年,家長常常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患有特殊疾病,其實只要治療半年至一年後,此種過敏反應就會減輕。

治療上通常會建議使用中弱效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如果紅疹的範圍較大、症狀較為嚴重,影響夜間睡眠,或是孩子抓得很厲害,甚至抓到流血、恐引起疤痕,則建議搭配口服抗組織胺來治療。
 
Q3:使用類固醇藥膏,沒問題嗎?對孩子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ANS
很多病人只要聽到「類固醇」3個字,都會很害怕,其實只要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合理的強度,幾乎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因為類固醇的藥效強度共細分為7個等級,以針對人體各部位不同的皮膚厚度來使用,例如:指甲的角質最厚,其次是腳掌、手掌,再來才是四肢的皮膚,最薄的是陰囊和眼皮的皮膚。

所以,只要使用醫師所開立的處方,遵照醫囑使用,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會有問題的大多都是病人覺得藥膏很有效,自行至藥房買藥,並且持續擦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導致副作用發生。短期塗抹其實並無大礙。
 
王研人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馬偕皮膚科住院醫師/總醫師、林口長庚外科部住院醫師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研人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梳化╱Amber
演出/漂亮媽咪:李俊儀;可愛寶寶:林樂亭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5年07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