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生病了…看西醫or中醫?(Part3)
兩大穴位緩解咳嗽
感冒似乎都會咳嗽,而吳明珠醫師指出,「膻中穴」、「列缺穴」是緩解咳嗽的兩大穴位,按壓膻中穴可定喘止咳,尤其是容易引發氣喘的孩子,平時可多按壓膻中穴做為保養,或是在此部位放暖暖包(底下要墊小毛巾,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按壓列缺穴也有止咳化痰功效,按摩時力道要適中,特別是對孩子不可太過用力。

(1)膻中穴
位置:兩乳頭連線的正中心點,即任脈突出位置,胸骨的正上方。

(2)列缺穴
位置:伸出大拇指、食指,交叉在虎口,食指所到的地方。
 
Q、孩子發燒了,該怎麼辦?
在門診之中,時常會遇到爸媽抱著寶寶來,著急地說我的孩子發燒了!但小兒科醫師詢問現在燒到幾度了?爸媽卻不曉得,只知道感覺寶寶熱熱的。陳虹任醫師提醒,爸比媽咪在家應該先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以確認孩子是否真的發燒了,僅憑著雙手的觸感是不準的,尤其是冬季的氣溫較低,爸媽擔心寶寶著涼,而將寶寶裹上一層又一層的衣物,因此使得體溫偏高。所以若是穿著多層衣物的寶寶,或孩子進行跑跳活動之後,應該先打開衣服散熱,或冷靜5~10分鐘後,再測量體溫,確定是發燒後才進行處理。

西醫這樣說:
發燒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在和細菌病毒作戰的表現,會讓人體的體溫定位點上升因而產生發燒症狀。而發燒是一個警訊,告訴我們身體正處於發炎狀態或正遭受病菌入侵,應該要找出原因所在。

至於發燒如何處理?在家可以做的就是進行物理性退燒法,大孩子可以使用冰枕,但小寶寶千萬不可以使用冰枕,否則體溫會太低;陳虹任醫師建議以溫水或熱毛巾擦身體,可加快身體散熱速度。

不過,如果孩子沒有燒得很高(達37.8℃或38℃左右),精神活動力還是蠻好的,能夠自由跑跳,進食狀況也好,又能夠安穩入睡,也就不一定要馬上進行退燒處理。像是有些正值長牙期的寶寶,其體溫也會些微偏高,爸媽可以先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再進行處理。

特殊情況得積極退燒
一旦孩子除了發燒之外,還有明顯的呼吸道症狀或是嘔吐、腹瀉,可能就是感染其他疾病,如:輪狀病毒,這時候就一定需要請醫師診斷並治療。此外,有些特殊情況的孩子就必須積極退燒,像是有心臟病、肺部疾病的孩子,發燒會使得身體基礎代謝力變高,心肺無法負荷這些狀況。以及有抽筋、熱痙攣病史的孩子,只要體溫偏高(38、39℃)就會開始抽筋,且若是體溫遲遲未降,抽筋就會持續不斷;若是反覆抽筋,對於智力發展會有不良的影響,因此需要將體溫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還有3個月以下的小寶寶若是發燒了,就要趕緊就醫,不要在家裡自行觀察。因為3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剛出生的抵抗力不佳,雖然身上有媽咪給予的抗體,但若是發燒,除了少數是感冒引起的,也很有可能是細菌感染,通常就需要就醫,甚至是住院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爸比媽咪可別大意!

中醫這樣說:
發燒是身體的體溫調控現象,為了要提供免疫力而設定一個較高體溫發出的警訊。中醫認為發燒是正邪相爭,也就是正氣與邪氣互相打戰而導致的熱,這個熱在身體累積所表現的反應。為了免疫系統能夠出來打戰才會發燒,讓身體可以殺死外來的病毒與細菌,抑制其生長與繁殖。所以,才會說若是太快退燒,就像是兵都派出去了,打到一半卻被叫回來,這樣會影響驅除敵人的能力。

中醫認為孩子的體質是「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像是一發現敵人,突然之間就開打了,因此孩子會突然迅速的發燒,相對於大人來說速度較快、較猛,而且小兒在疾病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化,因此,倘若孩子發燒了,爸比媽咪得多加觀察!

多休息、多喝溫水
發燒與感冒的處理方式都差不多,需要多休息、多喝溫開水,有些抵抗力較好的孩子只要多喝點水、多休息,體溫就能夠稍微下降。林怡如醫師指出,中藥並無專治退燒的藥方,但從中醫臨床發現只要針對孩子症狀使用對症的藥物,也能夠有退燒效果,幫助孩子控制體溫。

雖然無專治退燒的藥方,但中醫也有退燒的藥材,吳明珠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屬於純陽體質的孩子,當外感(感冒)時容易引起高燒,而中藥裡也有退熱的成分,最常用的就是石膏,其性味辛、甘寒無毒,可清肺胃及三焦之實熱;其他如:連翹、黃岑、薄荷及荊芥…等中藥材,都有清熱的作用。

勿積極使用退燒藥
林怡如醫師建議爸媽不要太積極使用西藥的退燒藥,找出發燒原因並針對原因治療比退燒更重要,如上述所言,若是太早退燒可能會混淆孩子病程的發展,導致醫生誤判病狀,且退燒藥本身並無治療效果,單純使身體出汗、降低體溫而已,除非超過38.5℃或是孩子的精神狀況非常不好,才會建議使用退燒藥。

喝粥、蓋被、幫助退燒
在《不吃西藥!中醫媽媽養出不生病、不過敏的健康孩子》一書提及,漢代的醫書《傷寒論》中,就提出利用喝熱稀粥和蓋被子的方式,幫助身體出汗,但注意是要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否則反而會讓身體元氣過虛,疾病流連不去。此外,吳明珠醫師表示,在稀粥之中可加點蔥白,更可以幫助身體發汗。

找出病源才是重點
引起發燒的原因,雖然大部分是因感冒而引起,也有可能是有其他狀況,如:泌尿道感染、肺炎…等。林怡如醫師指出,6個月~5歲的孩子有可能會發生熱痙攣的狀況,如果家族有熱痙攣的病史,在於體溫的部分就需要比其他寶寶更加嚴格控制,其他寶寶若無此問題就不需要進行積極退燒。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