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篩檢 腸癌死亡降3成
蘋果日報 記者 沈能元╱台北報導
 
全台每年增1萬4千名大腸癌患者,是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且每年造成5千多人死亡,死亡率高居第3。衛福部國健署昨公布最新研究,發現接受糞便潛血篩檢,依篩檢比率不同可降低1至3成6腸癌死亡率,是全球首篇確認定期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研究。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吳建遠昨表示,2004年起該署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2年1次做一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前年更將免費篩檢年齡向上延伸至至74歲以下,為了解此篩檢對防治大腸癌的成效,該署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針2004至2009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的116萬人追蹤6年,並將篩檢資料檔與癌症登記、死因檔做比對。 
 
大腸鏡準度更高
 
結果發現,這116萬名做過糞便潛血篩檢的人,佔該年齡層總人數2成1,凡做過此篩檢者,其大腸癌死亡率較未做篩檢者降1成,若篩檢率從2成1提高到4成,死亡率則可降2成3;當篩檢率達6成時,死亡率更會大降3成6,該研究已登上知名國際期刊《癌症》網路版。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瀚模說,篩檢大腸癌除糞便潛血篩檢,還可做大腸鏡,後者的檢驗準確度高,但大腸鏡檢查屬侵入性,仍有一定風險,且多數民眾嫌麻煩或擔心不適,相對於只要採集糞便的潛血篩檢,民眾對糞便潛血篩檢的接受度較高,建議50歲以上民眾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篩檢,若發現結果為陽性,應速就醫做大腸鏡檢查。 
 
患者子女及早驗
 
至於父母其中一方有大腸癌病史,則應從40歲起每5年進行1次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癌症。 
 
防治大腸癌注意事項
●少吃牛肉、豬肉等紅肉及薯條等油炸類食物
●避免體重過重,因體內脂肪過多,易造成腸黏膜病變,引發大腸癌
●切忌吸菸
●養成每周運動3天、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的運動習慣
●50∼74歲2年做1次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
●糞便潛血篩檢呈陽性反應,應盡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及早發現癌症
●父母其一有大腸癌病史,民眾應從40歲起5年進行1次大腸鏡檢查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