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明 腹腔鏡造福萬人
蘋果日報 記者陳威廷/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居所有癌症第3名,每年新增患者人數近1.5萬人,更居各種癌症,要治療此症,切除患部是主要治療方式,台灣過去以開腹手術為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22年前,率先以腹腔鏡進行大腸切除手術,如今更進步成單孔微創手術,患者今天手術,明天就能下床趴趴走,至今已造福逾萬人。
 
王輝明的爺爺曾考上台灣大學醫學院的前身─台灣總督府台北醫學專門學校,但因家庭經濟因素不佳無法就讀,王輝明在家人鼓勵下考取台北醫學院,讓爺爺十分開心,還買了台車送他。
 
赴日取經首開先例
 
王輝明笑說:「原想當骨科醫師,但當住院醫師受訓時用壞太多器材,讓我認清不適合骨科。」決定不走骨科後,後來發現下消化道較少人選,考量少人走的路較能發揮,決定投入下消化道領域。 
 
王輝明說,大腸、直腸癌一直是癌症死亡原因第3名,若能早期發現並切除患部,可提高存活率,並降低復發率。他率先以腹腔鏡手術切除大腸、直腸腫瘤,如今更發展至單孔微創手術,可將傷口縮小到2公分,再從肛門或陰道取出切除部位,患者隔天就能下床走動。 
 
他說,台灣早期引進腹腔鏡微創手術,主要針對膽囊切除手術,其餘手術仍要打開患者肚子才能做。1988年他成為主治醫師隔年,就到日本取經,1993年進行台灣首例腹腔鏡結腸切除手術。 
 
前百病例不收費用
 
他回憶,20多年前台灣沒人以微創手術切除結、直腸,更缺乏器械,外科大佬也反對他以專做膽囊切除術的腹腔鏡做此事,更質疑他把病人當白老鼠。
 
幸好當時台中榮民總院方,與外科部主任劉自嘉支持,前100例手術不用額外向患者收錢,讓他可大量累積經驗。王輝明說,美國2006年正式發表微創手術不輸傳統手術後,台北的醫院才開始施行,當時他已有逾千次成功手術經驗,累計現已破萬例。他自信說:「微創手術是我在台灣帶起來的,萬事起頭難,不用怕,做就對了。」 
 
幫助患者正面思考
 
46歲的張先生說,9年前他被診斷罹患大腸癌末期,別的醫院說他只剩半年生命,後來他轉院由王輝明動手術,不僅活到現在,5年前還生了兒子,他說:「王輝明對病症了解,也會把正向的想法帶給患者,讓病人更有勇氣抗癌。」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