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傷別輕忽 小心成慢性足踝疼
32歲的張先生,某次和朋友打籃球,腳踝著地時不小心扭傷,當場腫痛、瘀青。經醫師判斷後,沒有骨折,但建議使用護具固定腳踝,但張先生為求早日康復,特別到國術館整骨,3個月後又再和朋友打籃球,腳傷卻再度復發,緊急求助大醫院復健科門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主任陳文翔表示,腳踝關節扭傷後的1個月是復原關鍵,若要避免後遺症,應悉心照顧傷口,避免劇烈運動。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醫師何宇淳透露,腳踝扭傷後的當下處理,對日後功能恢復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建議民眾扭傷時,可依簡單的口訣“PRICE”來處理傷口。P是保護(Protection),避免腳踝關節囊和韌帶受傷加重,可用護具固定;R是休息(Rest),應停止目前活動並減少走動;I是冰敷(Ice),在受傷的24到48小時內,應間歇使用冰水袋15到20分鐘;C是壓迫(Compression),可使用彈性繃帶項新纏繞以消除腫脹;E是抬高(Elevation),抬高腳踝以消除腫脹。
 
陳文翔解釋,張先生的傷口演變成慢性腳踝疼痛,其原因相當複雜,可能包括對受傷程度未完整的檢查評估;貿然接受不適當的治療,如整骨;太早恢復競賽型運動;關節囊和周圍韌帶受傷後,本體感覺下降,造成腳踝反覆扭傷等。一般來說,足踝扭傷後,治療的原則在於消腫止痛,並且應避免組織受傷加重,若能愈早消腫,日後的功能恢復愈佳。
 
針對慢性腳踝疼痛,何宇淳表示,目前的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如物理儀器治療、運動治療、貼紮治療、藥物治療和注射治療等。為服務這類患者,從7月起,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特別設立「足踝疼痛特別門診」,透過整合性服務,帶給民眾更佳的治療選擇。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