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兒科門診10大常見疾病(Part1)
前言
轉眼間時序已進入6月,相信大家都滿懷期待地迎接熱情奔放的夏日到來。不過,夏天除了陽光、沙灘、冰淇淋之外,同時也帶來了日曬、悶熱與潮濕,在這樣的環境下,不但容易使寶寶的肌膚產生問題,也讓一些病毒細菌蠢蠢欲動!究竟,在夏天裡,寶寶最容易感染哪些疾病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治療、照顧和預防措施?就讓專業醫師們陪伴您和寶寶,共同迎接這場「夏日大作戰」吧!
 
擺脫致病原,快樂過夏天!
寶寶在夏天容易生病嗎?夏季需要特別防範的可能致病因子有哪些?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表示,引起寶寶生病的因素,主要可以分成傳染以及過敏兩部分來談:
 
傳染性因素
夏季溫暖潮濕的氣候適合病菌繁殖,像是腸病毒、細菌性腸胃炎(沙門氏菌、曲狀桿菌)都蠢蠢欲動,只要稍微大意,寶寶不知不覺就容易遭殃。

而相對於寒冷的冬季與微涼的春季,在夏天,家長帶領孩子外出的機會也大為提高,因此,一些呼吸道感染也容易在此時發生,常見的如:哮吼、急性細支氣管發炎等,嚴重時甚至可能併發氣喘發作或肺炎。

此外,水痘在此時也甚為流行,爸比媽咪一定要為寶寶施打疫苗,才能將危害降至最低!
 
過敏性因素
而夏季常見的過敏症,也容易侵犯寶寶稚嫩的肌膚,包括因食物過敏或昆蟲叮咬所造成的蕁麻疹,另外還有像過敏性皮膚炎,例如:濕疹、紫外線過敏、對防曬品過敏等也很常見,而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是最好的防範方式。

另外,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也指出,在熱情的太陽下玩得太久,如果沒有勤加做好防曬而曬傷,不但會讓寶寶度過一個又痛又癢的夏天,還可能為肌膚埋下日後更大的危機!
 
夏日兒科門診10大常見疾病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夏天有哪些最常見的疾病,以及其預防、治療與照顧的方法吧!
 
 Common Diseases1:曬傷
俞佑醫師指出,防曬是夏天照顧寶寶皮膚的第一要務!因為寶寶的皮膚比成人更為脆弱,可抵禦陽光中紫外線傷害的黑色素含量也較成人為低。且更重要的是,只要「一次」嚴重曬傷就可能使寶寶終身罹患惡性黑色素瘤的機率提高「兩倍」!
 
預防曬傷的方法
關於寶寶夏日防曬的方法,俞佑醫師有以下幾點溫馨的小叮嚀:
1.在戶外活動時,要使寶寶盡量處於遮蔭之下,並且避免陽光的直射。將嬰兒車推出門的時候,記得把遮篷拉上,或著加裝一把小傘。盡量避免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陽光最強的時候出門。

2.6個月以下的寶寶皮膚非常敏感,不建議塗抹防曬乳。必須以物理性的防曬為主,包括寬帽沿的帽子、撐陽傘和透氣通風的棉質長袖衣物。

3.6個月大以上的寶寶除了上述所說的物理性防曬之外,也可以開始使用防曬乳了。盡量選用防曬係數SPF高於30、低過敏性的產品。開始會走路的寶寶,有幾個地方容易被忽略而沒有塗抹足夠的防曬乳,這些地方包括膝蓋後面、眼睛周圍、耳朵周圍、頸部和頭皮。如果在室外活動,盡量每2個小時就要補擦一次防曬乳。太陽眼鏡也是必要的喔!
 
如何治療曬傷?
1.取一條乾淨的毛巾或紙巾,以冷水浸透後冷敷在曬傷的地方,每次10〜15分鐘,一天可重複3〜4次。

2.用蘆薈露或低過敏性的保濕產品舒緩。

3.皮膚科醫師可能會開立一些溫和的類固醇類藥膏或口服抗組織胺來舒緩曬傷後的刺、癢、疼痛感。

 Common Diseases2:痱子
每當天氣熱起來,痱子就成了新手爸媽最頭痛的問題之一。痱子的外觀是許多紅色小小密集分布的疹子(有時候也會呈現透明小水珠的外觀),特別是在臉部、頸部、腋下和前胸、後背的位置最容易發生。痱子的成因是由於汗管在皮膚上的開口阻塞,使得汗水封閉在皮膚中,造成刺激性的反應。這些惱人的小疹子會讓人覺得非常癢,常常使寶寶哭鬧不休。
 
預防痱子的方法
1.俞佑醫師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讓寶寶處在過於悶熱潮濕的環境中。台灣的爸比媽咪常常受老一輩的傳統觀念影響,深怕孩子受涼,因而把寶寶包得又厚又緊。其實,良好的通風才是預防痱子的不二法門!

2.寬鬆透氣的衣物也可以預防痱子的產生。常常當無尾熊,把寶寶揹在身上的爸比媽咪或阿公阿嬤,自己本身的體溫,再加上揹巾若選用不夠透氣的材質,常常會加重寶寶的痱子而不自知。

3.以台灣的氣候而言,夏天讓寶寶待在涼爽的冷氣房環境中也是必要的。
 
如何治療痱子?
1.用溫水及溫和的洗潔劑幫寶寶洗浴。

2.避免選用太過油性的乳液或保養品,以免使汗孔阻塞更加嚴重。

3.通常疹子1週內就會消退了。皮膚科醫師通常會開立痱子膏類的藥品,具有舒緩、止癢、吸汗的功能,讓討厭的痱子快快消失。

 Common Diseases3:腸病毒
雷偉德醫師表示,目前腸病毒大約有68種,較常遇到的是腸病毒71型以及克沙奇A型、B型。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寶寶,且年紀越小的孩子重症的可能性越大。

腸病毒可經由飛沫、接觸或糞口傳染,例如:接觸沾有生病寶寶口水的玩具,玩一玩又把小手放進嘴裡,甚至家長也是重要的傳播來源。腸病毒常有群聚感染的效應,在幼稚園經常容易集體發病。每年大約從3月開始流行,6月達到高峰期,暑假則會因群聚效應減少而趨緩,而9月開始又會有一波新的流行。

腸病毒的典型症狀通常是發燒,且喉嚨有兩處以上的潰瘍,潰瘍多半一開始並不明顯,只會出現一些小紅點,約在48小時以後才會形成較明顯的水泡,接著破裂產生潰瘍的情形。爸比媽咪通常只要觀察孩子的胃口,就可以判斷口腔內是否有潰瘍的問題,倘若寶寶一整天都不吃不喝,喉嚨內部有潰瘍的可能性就很高。此外,有些罹患腸病毒的寶寶也會合併有「手足口症」,在手掌、腳掌、甚至身上都會起一些小小的水泡,會感到搔癢及刺痛感。
 
預防腸病毒的方法


1.勤洗手,特別是大人外出回家後一定要洗手。

2.若家中有一個孩子感染,一定與其他孩子分開照顧,一位家長照顧一位小朋友,或請爺爺奶奶幫忙。

3.家中環境需適當地消毒,一般酒精消毒對腸病毒無效,可以500ppm稀釋的漂白水來消毒環境,以50°C以上熱水(一般水龍頭熱水即可)沖洗、浸泡寶寶的物品,腸病毒很快就會失去活性;食物在食用前也必須加熱。
 
如何治療腸病毒

1.大多數的腸病毒只要透過支持性療法即可痊癒,醫師可能會開立退燒、止痛藥物給寶寶服用,口腔若有潰瘍情形會開立口內膏,幫助傷口癒合,另外還有一些口腔止痛噴劑可搭配使用。

2.只要寶寶肯吃東西,沒有脫水,基本上治療後可以在家觀察,大部分會發燒5天左右,溫度有高有低。需要住院的情況多半是因不吃不喝導致脫水,而至醫院打點滴,或懷疑有腸病毒重症的可能性。

3.照顧上建議給寶寶吃一些較冰涼好入口的食物,如果沒有合併感冒或腸胃道症狀,像布丁、果凍、冰淇淋都是不錯的選擇,只要寶寶肯吃、不會脫水就好。
 
小心重症徵兆!
腸病毒偶有機率會引發重症,病毒可能攻擊心臟(克沙奇)或腦部(腸病毒71型),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危險,孕婦及1歲以下的嬰兒,需小心避免感染。腸病毒重症有4個重要的徵兆,如出現以下情形,應儘快至醫院接受檢查。
1.嗜睡、精神差

2.呼吸急促、心跳變快(沒發燒,安靜時仍大於每分鐘120下)

3.即使沒有吃東西還是持續性嘔吐

4.肌抽躍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