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報導】

 

【編輯部陳鈞凱 台北報導】2010.7.24

又一個健保德政發揮功效!中央健保局去年十一月釋出大利多,延長給付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從過去的18個月,延長到36個月,效益現正發酵中。統計數字顯示,每一個月接受B肝治療新案例,人數爆增三倍,可望為肝癌防治紮下強而有力的根基。

肝癌是國內主要癌症之一,歷年調查,在所有的癌症當中,死於肝癌的人數總是名列前茅。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三百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也有三十萬人,而B肝與C肝病毒感染,正是肝硬化及肝癌元兇。

肝癌怎麼來?B肝策進會會長、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簡榮南表示,是肝炎發作、變成慢性肝炎,再經過十年變成肝硬化,再經過十年就變成肝癌,「肝炎、肝硬化、肝癌」正是要命的三步曲。

不過,健保過去對於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療程給付,僅有18個月,導致有部分患者在療程結束後,病毒活性還是相當強,一但停藥,復發機率極高,形成防癌漏洞。

所幸健保局從善如流,採納學會最新治療指引,將口服抗病毒藥物給付放寬。簡榮南說,現在B肝病患接受治療,每月可省四到六萬,大大提高接受治療意願,患者人數爆增三倍,從過去每月新增治療人數的五、六百人,一舉躍升,現在每個月都有一千二到一千五百人就醫治療。

現在健保給付的口服抗病毒用藥,有干安能、喜必福、貝樂克三種,效果都很好,平均服藥三年後,絕大多數B肝患者都可停藥。

簡榮南指出,治療B肝的關鍵,在於患者本身病毒量多寡及發炎程度,一般而言,發炎越嚴重、病毒量越低者,治癒機會越高,因為這代表身體的免疫功能好,產生抗藥性的機會也越低。

反之,若是病毒量很多、發炎反應卻很低,就代表免疫功能差,所需要的治療時間長,這時就得慎選用藥,以避免抗藥性風險。

對這類治療「不能等」的病患,簡榮南說,用藥就得小心再三,最好選用藥效好、抗藥性低的藥物,才不致於錯失能在健保給付、寶貴的三年內治療的機會。畢竟臨床上,甚至有服藥超過七年都未獲控制的先例在。

三種口服抗病毒藥物中,以貝樂克的抗藥性最低,其他兩者抗藥性則相對高出許多。歐美等地的醫學會都建議,首次治療B肝者,一開始就應該選擇抗藥性低的口服藥物,以避免產生抗藥性問題,拉長治療時間。

尤其健保局今年七月一日起,更進一步放寬B肝用藥給付範圍,只要病毒量超過兩千國際單位的肝硬化患者,就可免費用藥。醫界也樂觀看待,肝癌發生率可望應聲下降。

簡榮南強調,預防最重要,只要是B肝帶原者,就一定要就醫治療,根據統計,約有60%的B肝帶原者身上並不帶病毒,建議只要定期半年超音波、抽血追蹤檢查一次即可;帶有病毒者,則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