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可吸收 血管破除緊箍咒
一名退役的飛行士官因急性心肌梗塞送醫,經心導管檢查後,發現心臟血管出現狹窄,兩條血管皆阻塞,緊急進行手術,植入了金屬塗藥支架,但慢跑時仍感受到胸悶不適,發現此情況後,醫師於另一條血管改植入可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術後該患者狹心症發作時間跟次數大大改善,也多次參加府城路跑活動。

冠狀動脈心臟病,為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引起胸痛、心臟悶痛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衰竭。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方志元醫師表示,冠心病的臨床症狀為胸悶、胸痛,但有些患者完全沒有症狀,因此不能待有症狀再求診,民眾若是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患有三高,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皆屬於高危險族群,應定期至醫院進行心臟超音波、心電圖、可攜式心電圖等非侵入性的檢查,若有阻塞的情況,醫師會根據患者病情評估以持續藥物治療或採用侵入性心導管手術檢查,必要時會使用支架撐開血管疏通血液。

關於介入性治療,方志元醫師說,此醫療技術研發將近40年,在過去心導管手術執行過程中,主要是採用裸金屬及塗藥支架兩大類,但兩種金屬支架皆會永久留在體內,支架放置病灶部位可能會產生晚期血栓、阻塞等疑慮。

近年已研發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由聚合物組成,植入體內兩至三年左右,會慢慢被身體分解吸收,自行分解成二氧化碳跟水,讓血管恢復自然功能,就如同蓋房子時的鷹架,等房子蓋好了,鷹架便可以拆除,相較於金屬支架如同穿鐵衣般使血管收縮舒張受到限制,使用可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血管將不再受到金屬限制,血管循環如同正常血管,狹心症發生的次數減少,為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大福音。

方志元醫師表示,要維持健康的血管,民眾不要只依賴藥物或是植入支架,日常生活習慣也需調整,飲食上排除高膽固醇的食物,也應遵循「運動333」原則,即每周運動3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每周3次運動至少30分鐘,促進新陳代謝,可改善身體機能。

資料來源:2014/10/23 長庚方志元醫師新聞線上online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