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11-06-27 06:05

文 許金川

Q:媽媽有B型肝炎,大約在50歲時,得知有肝硬化。由於經濟因素,一直到健保大幅放寬給付條件之後,才開始用抗病毒藥物「貝樂克」治療,目前用藥大約已經一年了,GOT、GPT(肝功能指數)都恢復正常,也測不到B肝病毒了,但是她的黃疸指數卻慢慢從1.7升高到現在的2.2左右,請問這與B型肝炎有關係嗎?是不是要換另一種藥物治療呢?

A:黃疸其實就是體內的膽紅素過高所致。膽紅素是血液中,老舊紅血球被破壞之後,其中攜帶氧氣的血紅素被釋放到血液中,到肝臟之後,經肝細胞的加工處理,轉換成膽汁,流入膽管,然後貯存在膽囊中,最後再經由總膽管流入十二指腸,因此,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可能使黃疸指數偏高。

當肝臟功能不良,無法正常轉換膽紅素,或是膽管、總膽管被壓迫或堵塞,造成膽汁無法順利流入腸道,都可能導致黃疸指數升高。

此外,溶血性貧血的病人因為紅血球破壞過多,肝臟來不及處理過多的膽色素,也可能使黃疸指數偏高。

您的母親是肝硬化患者,如果她肝硬化厲害,當肝臟功能逐漸退化,膽紅素無法順利代謝,是有可能會出現黃疸指數慢慢升高的情況,這種情況即使B肝病毒在貝樂克治療之下,已經測不到,但黃疸還是無法恢復到正常範圍,也就是說,您的母親目前黃疸升高,應該與B型肝炎病毒沒有直接關係。

假如您媽媽的黃疸指數維持平穩,沒有再持續升高,目前只要繼續用貝樂克治療且保持定期追蹤即可。但如果黃疸指數一直往上升高,此時可能會懷疑其他可能性,例如膽道是否有被壓迫或堵塞?或肝臟長了東西?最好做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進一步確認,另一種情況則可能是肝硬化厲害,肝臟功能持續衰退,這時可能就要考慮肝臟移植了。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