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篩檢 可降2-3成腸癌死亡率
中華日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年僅  31歲驚傳罹患直腸癌,余天懷疑女兒不菸不酒,飲食少酒肉,也經常運動,恐是外食所致。醫師表示,罹癌的因素很多,定期篩檢才是上策。

近年來因為飲食習慣改變,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攀升,自  95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  1名,也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  3位,每年發生人數約  14000人,死亡超過  5000人。

根據國健署  100年統計,  30-34歲大腸癌發生率為每  10萬人有  7.7人,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倍增,  50歲以上每  10萬人有  74.1人發生大腸癌。

大腸癌和個人生活型態有密切關係,家族有人得過腸癌,得病機會較大。因大腸直腸癌早期常無症狀,等到發現異常時,例如解血便或大便型態改變,常為時已晚。

根據統計,  0-1期大腸癌治療  5年存活率  81-87%,第  3期就降到  56.9%。研究也已證實,定期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  2-3成。

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怡君表示,目前針對無症狀  50-69歲民眾,國健署提供每  2年  1次腸癌糞便潛血免費檢查。除了例行糞便檢查,國際上還建議每  5年  1次乙狀結腸鏡、  10年  1次的全大腸鏡篩檢。

有大腸癌危險因子的民眾,陳怡君建議,應與醫師討論檢查時程,尤其曾患大腸息肉且息肉具癌變潛力者,一等血親已罹患大腸癌者,家族中有家族性腺瘤的息
肉症,有發炎性腸疾(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腸炎)者,及本身有癌症病史者,必要時應提前至  20歲篩檢。

據國健署統計,  102年共有  102.8萬人接受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陽性個案逾  8.1萬人,發現息肉  2.6萬人及大腸癌逾  2,000人。

陳怡君強調,檢查後要聽取醫師解釋報告與建議,針對問題改善,否則,光檢查出問題,既不改變生活習慣也未配合治療,健康狀況不會改變。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