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檢 你做了嗎?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與中市衛生局、聯合報合辦「元氣開講」,昨在草悟道宣導大腸癌篩檢;中山附醫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黃啟洲說,大腸癌患者每年新增1.4萬人,年齡層逐漸下降,年滿50歲後,每隔兩年應接受大腸癌篩檢,及早發現治療。
大腸癌連續6年高居台灣癌症發生率榜首,台中市衛生局調查發現,中市符合篩檢條件的民眾約62萬人,卻只有11萬人做過篩檢;副市長蔡炳坤呼籲,早期發現、治療,可找回健康。
 
黃啟洲說,家有50歲以上長者,每2年應接受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早期潛血檢查錯誤率高,但目前技術進步,只對靈長類血液有反應,初估每100人有5人呈陽性,進一步以大腸鏡篩檢,55%都有癌前病變的息肉。
 
現場有母子病友現身,44歲張先生8年前罹患大腸癌,因腫瘤過大無法切除,醫師宣告只剩半年壽命,他選擇化療追蹤,成功抗癌,沒想到高齡74歲的母親去年也檢出大腸癌,母子攜手抗癌,更積極宣導篩檢的重要。
 
醫師強調,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常延誤黃金治療期,零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達8至9成,若是末期才發現,5年存活率驟降到1成。
 
澄清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邱錫雄說,大腸癌的家族遺傳性高,家中有人罹患大腸癌,全家都應定期追蹤檢查;大腸癌不會透過飲食傳染,主要是家人基因相近,有人發病,其他成員應定期追蹤。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蔣鋒帆說,即便醫師也會害怕接受大腸癌篩檢,但目前技術、器材進步,仍無方法可取代大腸癌篩檢;除年滿50歲以上應定期篩檢,若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或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也要及早就醫。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