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共振食物化解僵直性脊椎炎

今天是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病友協會提醒,民眾若下背痛持續3個月以上,尤其是在早上起床特別疼痛、僵硬,就需要高度懷疑是否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建議及早赴「免疫風濕科」就醫,以免病症加劇。

僵直性脊椎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常發生在20到40歲成年人,以男性居多。主要侵犯脊椎關節及附近肌腱、韌帶,引起脊椎關節的慢性發炎,造成接骨點病變、軔帶鈣化、及脊椎骨黏合,脊椎骨因而失去柔軟度,嚴重患者會駝背。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慢性下背疼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下背通常以兩側薦腸關節處為最痛,有時似坐骨關節般往後腿延伸,嚴重時胸骨-肋骨交接處亦有壓痛。

根據統計,在台灣約有6萬到7萬名病友,由於病患發病早期與一般關節酸痛相似,往往輾轉求醫,身心備受煎熬。再加上,民眾對僵直性脊椎炎認知不足,多是聽過疾病名稱,對疾病的資訊不了解,延誤就診時間。可惜的是,現行的免疫抑制劑的療法只能控制病情,緩解疼痛等症狀,但難以根治僵直性脊椎炎,並且藥物會增加患者被細菌病毒感染的風險。

 

有位醫師不幸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早上醒來腰直不起來,嚴重起來就像鋼板套住脊椎一般,腰無法伸直,同時也有髖關節炎和足底筋膜疼痛,醫學中心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雖然服用免疫抑制劑、類固醇和消炎止痛藥,關節仍然疼痛不適,有時在開刀房施行手術也難久站。

自律神經檢測發現負責消炎的副交感神經亢奮,顯示身體有慢性發炎情形。經過食物抗體的蛋白質晶片檢測,發現對紅肉、魚蝦和黃豆有過高的排斥抗體。判斷為排斥這些食物的IgG抗體過高,誤傷到自己的脊椎關節。這是由於這些食物的抗原與他的脊椎關節抗原性相似或雷同,經由交叉反應導致在脊椎關節產生抗體抗原補體的免疫反應,造成僵直性脊椎炎和週邊關節炎,甚至也會在眼睛產生葡萄膜炎、虹彩炎以及腎臟發炎等等。

首先,透過關節共振食物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恢復關節良好的血液循環,帶走堆積在關節中的自體免疫性抗體、乳酸和發炎疼痛物質,以緩和關節的發炎,兩週內患者的關節疼痛就減輕。接著,忌吃紅肉、魚蝦和黃豆這些不適合個人體質的食物,以避免刺激身體再產生新的排斥抗體,二個月就不需要再吃西藥,三個月便脫離被僵直性脊椎炎折騰的歲月,又常在開刀房看到他動刀的身影。

吃了不適合自己身體的食物,不但沒有得到營養的好處,反而導致傷害自己身體!這說明吃錯食物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患部血液循環障礙和慢性發炎,造成身體產生抗體對抗自己的細胞-所謂「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不幸後果。英國營養協會飲食建議也指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患者可多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包含柑橘類蔬果、含抗氧化劑食材,如木瓜、核果等。
 
陳惟華醫師的愛家園地部落http://lovingclinic.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0.html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