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 雙胞胎照顧與教養
生養一個孩子已經不容易,更別說同時有兩個寶貝一起來報到,外人容易看到的是雙胞胎家庭幸福、驕傲的一面,看不見的卻是雙胞胎父母往往需要付出一般父母兩倍以上的心力,才能同時將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傢伙呵護長大,這其中龐大的壓力,也是政府與社會相關單位需要關注的部分。雙胞胎在照顧與教養上有哪些常見的問題與實用技巧?如何能讓出生前就緊緊相連的兩個寶寶順利走出各自的路?

雙胞胎如何誕生?
走在街上,您是否發現雙胞胎似乎越來越多了?仔細一看,怎麼有些長相一模一樣,有些卻不是那麼相像?為什麼有些是同性別,有些卻是一男一女呢?社團法人台北市雙胞胎協會創會理事長張玨表示,從醫學上來看,雙胞胎的發生有以下兩種情形:

1.同卵雙胞胎
同卵雙胞胎一般來說不但性別一致,長相也近乎一模一樣,甚至連父母都難以區分,他們誕生的過程是由於媽媽體內內分泌的變化,使受精卵在形成之後,自動進行分裂,分裂成兩個或多個受精卵,所以,寶寶們會具有類似的生理與遺傳性質,也因為基因來源一致,所以性別和長相也相同。

2.異卵雙胞胎
另一種情況是,由於母親排卵異常或人工生殖醫學的介入,使得母親的子宮存在多個卵子,分別受精,而形成兩個或多個受精卵,這些寶寶各自擁有不同的基因,不一定有相同的遺傳特性,長得也沒有同卵雙胞胎那麼像,稱為異卵雙胞胎。他們的性別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當性別不同時,就是俗稱的「龍鳳胎」。

雙胞胎越來越多了!
影響媽咪生下雙胞胎的因素是什麼呢?其實原因有很多,包括:胎次、母親生育年齡、種族、季節、遺傳因素…等。家族中有人曾經生過雙胞胎的父母,生下雙胞胎的機會較高;而胎次越高,生下雙胞胎的可能性也較大。

此外,母親的年齡越大,排卵將變得越不規則,生下異卵雙胞胎的機率就會增加;根據統計,母親在37歲時,產下異卵雙胞胎的機率最高,推測應與約38歲時女性卵巢功能變差有關;一旦卵巢功能變差,腦下垂體就會分泌更多濾泡刺激荷爾蒙來增加排卵,也會導致異卵雙胞胎因而增加。

人工生殖科技所賜
臺安醫院護理部護理長薛惠珍指出,相較於過去,目前雙胞胎似乎越來越多了!以臺安醫院來說,每個月總有5、6對雙胞胎跑不掉,且大多為異卵雙胞胎,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人工生殖科技進步所致,因為越來越多媽媽注射排卵針或服用排卵藥物,以致一次排出多個卵子;另外,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等科學方法也會造成生下異卵雙胞胎的機率增加,因為為了提高受孕的成功率,醫師常常一次放2〜4顆受精卵進入子宮,倘若不只一顆成功,也就增加生下雙胞胎或多胞胎的機會。

雙胞胎多早產
若雙胞胎是足月生產,則發展問題不大,然而,多數雙胞胎都有早產的問題,因此早產所導致的疾病發生機率就比單胞胎來得高,例如:神經、視力及呼吸…等相關問題,先天器官發育異常的機會也比單胞胎來得多,需要多加留意。

此外,雙胞胎新生兒的體型也比一般單胞胎寶寶來得小,所以在坐、站、說話等能力上,平均而言,會延遲約2〜3個月,需要積極參與早療評估,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接受相關治療,逐漸趕上正常發展,不過,長遠來看,1〜2年後這些雙胞胎的發展,多半和一般孩子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了。

日常照顧篇
妥善區分雙胞胎寶寶
做好足以分辨兩個寶寶的措施是很重要的工作,以免造成其中一個寶寶重複喝奶、換尿片,另一個寶寶無法獲得妥善照顧的狀況。雖然異卵雙胞胎或龍鳳胎在辨識上較為容易,但是在嬰兒小的時候,還是不易分辨,更何況若是同卵雙胞胎寶寶,相似度80%以上,即便是親生父母也很容易搞混。

薛惠珍護理長表示,為了避免家長弄錯,醫院在寶寶出院時都會留有手圈或腳圈,讓爸爸媽媽回家仔細分辨好特徵之後再剪掉;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仔細觀察,他們身上也會有一些不同的特徵,如:體型一個大一個小、臉一個尖一個圓、髮旋方向不同、有沒有胎記、頭髮多少…等。

「剛生產完的媽咪,說真的滿健忘的,如果不太有把握,也可以為寶寶帶上不同顏色、材質安全的手環,或穿不同顏色的衣物,才不致在生活上帶來困擾;此外,分別以兩本不同的筆記本來紀錄兩個寶寶的生活作息,如:喝奶的時間和量、排便狀況等,也能夠幫助媽媽區分兩個孩子,不會忘記照顧寶寶的次序。」薛惠珍護理長說。

建立一致作息時間
張玨老師認為,一次養育兩個寶寶時,最好能培養他們作息的一致性和規律性,以免造成照顧者的負擔,舉例來說,假如碰到兩個孩子的睡眠習慣不同、互相干擾時,父母的休息時間就會被剝奪。

兩個人一起睡覺覺
薛惠珍護理長也表示,睡覺時建議讓雙胞胎躺在一個小床裡兩個一起睡,因為他們在子宮裡本來就在一起,久了以後生活作息也會比較相近。會想把雙胞胎分開的父母,大概是怕一個哭、另一個也被吵醒,如果有這種情形只要把正在哭的寶寶抱到別的地方安撫,等安靜下來後再回來睡,就不會干擾到另一個寶寶,
但如果其中一人生病時,就要分開來睡。

同時餵?分開餵?需視寶寶發展而定
一般而言,餵奶時也建議媽媽同時哺餵兩個寶寶,自己才有足夠的時間休息,不過,薛惠珍護理長指出,有時剛回家的前幾個禮拜可能還無法同時哺餵雙胞胎寶寶,因為大部分的雙胞胎都有早產問題,肺部還不是那麼成熟,肌肉也尚未發育健全,所以吸吮的力量沒有足月的孩子大,一次吸奶的時間也沒有足月孩子那麼久,中途需要休息。
 
此時,他們的胃也比較小,一次無法喝足那麼多奶,媽咪可能需要輪流餵食兩個寶寶,等寶寶發展比較成熟了、吸吮力也變好時,再以「橄欖球式」的方式同時哺餵兩個寶寶。

避免疾病相互感染
一般疾病感染多為接觸傳染,雙胞胎寶寶因為彼此距離很近,日用品又常一起使用,容易造成多次感染的現象,延長痊癒時間。因此,當其中一個雙胞胎寶寶生病時,爸比媽咪應將兩人適度隔離,換個寶寶照顧時也必須徹底洗手,若能有另一位照顧者協助更好。此外,就算雙胞胎再怎麼親近,但站在疾病預防的角度來說,還是建議將他們的日用品分開使用,如:奶瓶、毛巾、衣物…等,才能有效避免疾病的交叉傳染。

上手小秘訣
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媽咪應在生產前,就先與爸比及家人溝通好,回家照顧雙胞胎寶寶的細節部分,以避免媽咪因過度疲累緊張而產生情緒困擾的問題。
 
1.照顧雙胞胎寶寶一定要全家共同參與,不能抱持照顧小孩是媽咪責任的觀念,必須讓媽咪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以避免產後憂鬱的發生。
 
2.媽咪也要主動尋求幫助,因為照顧兩個小寶寶的工作,最好能有至少3個人一起來做,例如:夫妻2人再加上婆婆、媽媽、姊妹或妯娌,大家可以輪流照料寶寶,彼此都能得到適度的喘息。
 
3.一些不需要媽咪親力親為的事,如:做家事、幫小孩洗澡…等,盡量請其他人幫忙,媽咪才能用全部的精力做好哺乳、幫寶寶換尿片、安撫寶寶…等工作,不用分心在家務瑣事上。
 
4.如果實在沒有人手幫忙,也建議至少在一開始的前兩個月,多利用外來資源的協助,如:訂月子餐或請幫傭幫忙整理房子…等,來負擔一部份家務,這些事項一定要在孩子未出生前就確認好,才不會手忙腳亂。
 
5.家裡有較大孩子的媽咪,也要想好大寶貝在小寶貝出生後的月子期間如何安排,由誰來陪伴,並且事先帶他熟悉環境和人。
 
6.一些同事、好友,或許無法長時間到家裡協助,但可提供機動性的支援,例如:採買、開車、臨時看顧孩子、煮一餐…等,在懷孕期可先整理好名單,詳細記錄可支援項目,屆時萬一臨時有事、媽媽又一個人在家,就有支援系統可以幫忙。
 
7.最好在家裡放張紀錄表,清楚註明孩子的作息及需求,讓前來協助的幫手了解自己該做什麼,及需要注意的事項。

生活教養篇
雙胞胎寶寶會爭寵、吃醋嗎?
張玨老師認為,兩個孩子在一起,難免會有爭寵、吃醋的情況,小時候你抱其中一個,另一個一定也會爭著想要抱;長大一點之後,也會因為誰被父母重視或帶著一起外出而爭執,對此,父母必須了解孩子間的競爭是被比較的結果,要打壓另一個人是本身沒有自信所造成,因此,需要再三對他們強調,父母對孩子是一視同仁的,但是也請孩子提出,他們認為父母是哪些地方偏心,並自己提出解決方法與父母討論。
 
若雙胞胎是因為其他事情(如:誰的朋友多、誰吃飯較快)而互相比較、在意輸贏,爸比媽咪只需站在輔導的立場,不深入干涉,有時安慰輸的一方,幫他加油打氣,同時告訴贏的一方,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若是因為更深層的心理問題而造成不平衡,可尋求專家的協助,或與其他雙胞胎家長討論問題解決方法。

別忽略「沒問題孩子」
馬偕醫院小兒科臨床心理師李佩珠指出,有時雙胞胎會有一種狀況,其中一個發展正常,另一個需要做復健,想當然爾,家長對較弱的孩子關注就會比較多,這個被忽略的「沒問題孩子」就很容易覺得很沮喪,甚至忌妒對方所擁有的特殊待遇。
 
「最好每天能有一段時間專心地陪伴這個孩子,如:吃完飯固定一起玩20分鐘、睡前故事…等,在這當中不分心去想其他事情,把另一個孩子暫時託給其他照顧者來帶,讓這個狀況較好的孩子覺得自己其實也是被媽咪關注的。」李佩珠心理師建議。

避免冷落其他手足
張玨老師指出,常見雙胞胎上面的哥哥姊姊其實也只大1、2歲,但因父母照顧雙胞胎太疲累,也會要求他們負起哥哥姊姊的責任、甚至受到比較多責備,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他們產生敵意而欺負雙胞胎,因此,父母要特別注意,年紀較長孩子的心理反應,並檢視自己是否因忙碌而遺忘了他們的存在,最好能給他們一些與父母單獨相處的時間,也提醒親友們,多關照他們,並對照顧弟妹們的行為給與讚賞,他們就不會有被忽視或孤立的感覺。

當別人比較孩子的差異時…
教養雙胞胎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避免比較」,李佩珠心理師表示,要家長完全不比較其實很難,但至少要做到不把比較「檯面化」,在孩子或外人面前盡量分別提兩個人不同的特色。當外人比較兩個孩子時,如:弟弟好像比較乖,父母要同時提出哥哥的優點,並說明兩人個性的不同,大原則就是不把它當成某個項目上「量化」的比較,而把焦點擺在「質」的差異,也盡量不下「好」或「不好」的評論。

留意語言發展落後情形
張玨老師指出,學齡前,雙胞胎的語言程度有時會比一般單胞胎孩子來得落後,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習慣以彼此熟悉的語音(baby talk)來溝通,較少與其他人接觸,減少了了解社會上慣用語言方式的機會,自然會影響他們的語言發展。爸比媽咪該怎麼協助他們呢?
 
1.請家中長輩或兄弟姊妹多與雙胞胎說話。
2.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3.用故事CD、童謠等方式,讓他們熟悉外界語詞。

增加雙胞胎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1.盡早讓孩子接觸遊戲團體。
2.增加雙胞胎個別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
3.帶雙胞胎至親友孩子聚會或社區的公園與其他孩子玩耍。
4.一次單獨只帶一個孩子出門。
 
協助孩子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相似讓人有安全感,相異則使人認識自我的獨特性,即使雙胞胎長相接近,還是應該協助他們開展各自喜好的領域,鼓勵其各自發展。張玨老師建議,以下方式有助於協助雙胞胎建立自我的獨特性:
 
1.用正向態度對待他們。

2.盡量叫他們的名字,而不是籠統地稱呼他們為「這對雙胞胎」。

3.提供每個孩子自己的私有空間或特別角落。

4.鼓勵他們發展各自的友誼,有一樣的朋友,也要有不一樣的朋友。

5.他們的髮型、衣服可以不同。

6.入學時分班就讀,不一定要在同一班級上課。

7.鼓勵他們開發自己的興趣和想法。

8.名字不見得要取相似、互補或發音一樣,讓他們有各自獨立感。

雙多胞胎媽媽誰來關心?
母親節前夕,張玨老師特別提醒,政府目前對於雙胞胎的重視仍然不足,不僅國內沒有專門的研究資料庫,補助方面也需要再加強,畢竟一次產下兩個小孩對父母來說,負擔壓力是非常龐大的。

在過去,街坊鄰居都可幫忙照應,但現代家庭真要找人幫忙就是請保母,但兩個寶寶的雙倍費用著實驚人。希望政府未來能夠提供雙多胞胎家庭更多福利,例如:喘息服務,短時間的保母式居家服務,在母親需要支援時,協助照顧孩子,讓雙多胞胎的媽媽也可以有時間去買個菜、喘口氣,期待未來在雙多胞胎兒童福利政策的部分,能有更多突破。

張玨
學歷:臺大心理系與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理學博士
經歷:臺北市雙胞胎協會創會理事長、臺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外交部、國防部、陸委會等性別平等會委員、政院自殺防治與心理健康促進會報委員
 
薛惠珍
現職:臺安醫院兒科病房護理長
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新光醫院嬰兒室護理長
 
李佩珠
現職:馬偕醫院小兒科臨床心理師

編訪撰文/陳映潔
諮詢/社團法人台北市雙胞胎協會創會理事長 張玨
      臺安醫院兒科病房護理長 薛惠珍
      馬偕醫院小兒科臨床心理師 李佩珠
參考資料╱《雙胞胎父母帶養手冊》,社團法人台北市雙胞胎協會
攝影/愛麗絲寶貝寫真館
梳化╱筱喬
演出/漂亮媽咪:盧淋瑜;可愛雙胞胎:高晨睿、高晨洋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4年5月號。http://www.mababy.com/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