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腫得像麵龜 幼年型關節炎需早治療
小朋友也有關節炎!今年6歲的陳小妹妹,因為每天發燒、關節紅腫熱痛,發炎時,會痛到動彈不得,甚至稍微一碰就劇痛。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半年後才查出是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提醒,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的少年或幼童,需及早就醫檢查和確認,掌握治療黃金期,才能免於關節被破壞或永久變形。
 
一般人聽到關節炎常會以為是成年人或是老人的疾病,其實,小小年紀的幼兒,也可能會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起來甚至比成年人更加嚴重。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會導致關節腔內的滑膜發炎,當大量的發炎細胞聚集在關節內,就會產生紅熱腫痛的症狀,接著開始侵蝕骨頭、肌肉以及韌帶,造成患者關節變形無法正常活動,甚至失去行動力。
 
通常病童在早期時會有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等現象。由於一般感染性關節炎通常不超過兩至三個星期,所以如果發炎時間超過六個星期以上,且已排除其他原因不明的慢性關節炎,就要高度懷疑是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黃光永指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成人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的地方,主要在於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發生於16歲以下的兒童,且好發於大關節而不是小關節,且較易有明顯的關節外的症狀,例如發燒、肝脾腫大、淋巴腺腫大、貧血、皮膚疹、肋膜炎及心包炎等。
 
3-4歲以及10歲是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的兩個高峰期,目前臨床發病案例最小年齡為2歲。黃永光說,目前治療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有三大類,分別是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疾病修飾抗風濕藥與生物製劑,約有1/3的小朋友可望在治療後的半年內有效控制病情。
 
黃永光也提醒家長,倘若小朋友在早上起床後,常說關節痛或腳痛,而且疼痛情形超過六個星期,家長就要注意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因有時會被誤以為生長痛而誤診,需細心排除其他關節痛的原因,才能盡早確診、盡早治療。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