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生病了 該去診所還是醫院?
寶貝不太對勁或生病了,爸媽都會很著急!這時到底是先在家觀察?還是應該趕緊就醫?就醫是該看小診所好呢?還是該送大醫院?輕症送急診不一定能很快就看到、醫院又是個污染源;重症送小診所可能會發生延誤病情的遺憾。該怎麼辦呢?
 
醫院現場……
初春的急診室裡,依舊是忙不停歇,宛如一鍋沸了騰的開水,一顆顆吵鬧的泡泡浮出水面。一個3歲的妹妹被外婆、阿姨和媽媽一群浩浩蕩蕩的人帶了進來,三個人都面露煩惱的樣子。
 
主治醫師詢問了病情,原來是小朋友發燒,燒燒退退的,但是食慾跟精神都還算不錯。看了一下小妹妹的嘴巴,有一些水泡和潰瘍,手腳有一些小疹子,看起來是很常見的腸病毒典型症狀。主治醫師囑咐了媽媽一些應注意的事項,開了退燒藥跟症狀治療的口服藥物,就讓小朋友回家了。
 
沒想到過了幾個小時後,外婆、阿姨和媽媽又跑回來掛急診了。
 
灰白頭髮的外婆語氣急促地說:「醫生啊,妹妹還是說嘴巴很痛,東西雖然都還吃得下,可是很不舒服,這該怎麼辦才好?營養會不會不夠?要不要多打個『大筒的』(點滴)補充維他命跟營養?」
 
媽媽不甘示弱地說:「對啊!而且妹妹吃了退燒藥之後,才剛退下,就又燒起來了。這樣一直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連沉默不語的阿姨也發言了:「醫生啊,這是不是要住院?之前新聞報導說腸病毒有新型病毒,有可能會併發重症耶!妹妹才這麼小,是不是有醫生在旁邊和醫療儀器監測一下比較安心?」
 
主治醫師解釋說,腸病毒重症是有一些前兆症狀的,而且妹妹的食慾很好,精神力氣也正常,如果只是一時發燒比較不穩定,或是嘴巴痛,不需要打針與住院。可以吃一些冰涼的軟質食物,較好入口,也不會這麼痛。但是家屬們在心急如焚下,醫師什麼專業的建議都聽不下去,仍然堅持要住院,媽媽甚至開始歇斯底里地吼著:「萬一小孩子回去出了什麼問題,你要負責嗎?」
 
外婆眉頭深鎖、手緊握著,嘴裡喃喃念著:「燒這麼久不會燒壞腦袋嗎?」
 
最後主治醫師只好妥協,護理師把其實不需要受這皮肉之苦的妹妹帶進治療室,打點滴以及抽血,門裡面傳來妹妹大聲又悲慘的哭聲。這瓶點滴,到底是為了治療妹妹的病?還是治療家屬們的心呢?
 
才剛剛安撫好這些家屬,時間也拖去不少,後面等著看病的小孩越變越多。這時候,主治醫師卻突然接到一通電話請求支援與協助,原來是有一個產婦羊水栓塞,小孩子生出來哭聲微弱、心跳減緩……情況很危險。婦產科醫師希望急診的主治醫師趕緊過去幫忙……。又是一個無眠的夜晚了,而星子一顆一顆兀自亮著。
 
急診室依舊人滿為患,等待著醫師的爸媽們等的望眼欲穿。當中,一定也有一些真正緊急等待著醫師救治的孩子。哭泣的爸媽們,你們都要勇敢啊!

爸媽必知〜醫學小知識
每個小孩都是爸媽的寶貝、都是心頭的肉,所以孩子生病時,爸媽都會很著急。但是病情有分輕重緩急,有些疾病,小診所就可以提供非常充足且適當的醫療了,有些急症卻必須要馬上掛急診。新手爸媽們最好都能有一些對疾病基本的把關與判斷能力,才不會造成輕症送急診白花錢、或是重症送小診所延誤病情的情況,兩種情形都是不樂見的。

孩子「不對勁」了嗎?
小朋友是最誠實的,原則上,孩童的主訴都不會是裝出來的。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提供父母線索與訊息。如何辨別小朋友可能不太對勁、需要尋求醫療的幫助呢?可對照「3A口訣」。
 
辨別孩子「不對勁」的3A口訣
Appearance
外觀
醒著時眼睛無神或是面容蒼白疲倦、肌肉張力不好…等,就要多加注意了。
Appetite
食慾
進食是小朋友很重要的活動,如果進食狀況變不好或是吃幾口就開始喘,要提高警覺。
Activity
活動力
正常的小朋友愛玩、與人的互動活潑。若變得不愛玩、活力差,就要注意了!
 
有時候在疾病的初期,一些症狀還沒出來或者是不易觀察得到,但是小朋友的外觀看起來很疲倦,或者是平常像牛一般吃很多東西,現在卻吃不下東西;或是平常精力旺盛,現在卻活動力差,或一直想睡覺。這個時候,爸媽就要提高警覺心,小朋友可能是生病了,需要醫師的協助。

在家觀察or去診所或醫院?
此3A比用發燒或是出疹子等症狀來決定小朋友需不需要看醫師更好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時候小朋友發燒,但是食慾好的不得了,精神活動力也很旺盛,這時候反而還可以觀察一陣子,因為去診所或醫院不只多花錢,裡面也會遇到許多生病的小朋友,容易在這個求醫的過程中,就感染到其他的疾病,得不償失。
 
發燒但食慾、活動力還很好的小朋友,父母可以先做的處置
平時家裡預備退燒藥,口服或是肛門塞劑。
讓小朋友多補充水分。
可使用冰枕、退熱貼等物理性退燒用品。
穿寬鬆衣物、減少棉被。
洗溫水澡。
如果慢慢退燒了,不用急著看醫生。
   
小朋友該去診所還是醫院?父母可以先做一些功課
弄清楚離家最近的診所與醫院的設備:有沒有氧氣、急救設備?有沒有超音波等檢查儀器?
醫院有沒有急診?
急診有沒有專門小兒科的醫師?
醫院裡面有哪些小兒科的次專科?
診所或醫院的專長與特色?
診所或醫院的休診時間?
   
可以先去診所就醫的情況
一般上呼吸道感染:輕微咳嗽、流鼻水、喉嚨痛。
一般急性腸胃炎:輕微拉肚子、嘔吐。
皮膚疾病:癢疹、過敏。
已獲控制的氣喘、穩定的慢性疾病。
 
什麼時要帶小朋友去較大的醫院就診?
看過小診所的醫師之後,醫師建議轉診到大醫院。
有相同的症狀不斷反覆發生,需要更進一步找原因,以免延誤治療先機。
未穩定控制的慢性病患,像是氣喘、紅斑性狼瘡。   
生命徵象不穩定的危險急症、不確定狀況的意外傷害。       
需要大醫院才有的特殊檢查設備,如:電腦斷層、肺功能檢查。
需要大醫院才有的特殊治療設備,如:黃疸照光。
需要大醫院才有的一些特殊次專科,如:兒童血液腫瘤科。

選對專科、選好醫師
然而就算是去小診所,有很多街上的診所是掛內兒科或是家醫科,但實際上並不是小兒科的專科醫師。所謂的專科醫師是有在大醫院訓練小兒科專門的訓練3年,有的還要再拿到小兒科的次專科,還需要再加2年。
 
擁有小兒科專門訓練的資歷會比較好的原因是因為小朋友的疾病會因年齡而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科別的醫師這方面的訓練比較少。舉例像是肺炎,從嬰兒期到7、8歲的小朋友,常見的病毒與細菌種類都不一樣,治療的方法與抗生素的使用也不一樣,專門的小兒科醫師可以較為仔細的分辨這些差別。
 
另外,一個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在看病的時候,會同時注意到小朋友的生長發育以及營養的狀況,小孩並不是縮小版的大人,用藥方面也不是把藥物量減半而已。
 
選擇好的診所醫師,除了注意醫師的學經歷,也要注意他是否具有和小孩良好的溝通能力。因為生了病或受傷的孩童,他的行為會退化、會更加難以安撫。而且好的醫師也要注意到父母的焦慮與不安,要能讓父母也感到信任與舒服感,因為有時候生病的不只是小孩,或許抱著孩童的那個成人才是真正的「病人」。

醫病雙贏!
醫療資源需要大家的珍惜,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寶貝何時也需要這些緊急而且及時的醫療救助。大醫院的急診常常人滿為患,但我們去細細剖析後發現,往往許多是小小的輕症,有些在診所就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幫助與救治了。並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往大醫院跑就可以得到最好的照顧,也不是心急如焚的時候,往急診跑就可以得到最快的醫療。
 
大醫院的收費較高,較不經濟,另外重症患者多,容易被傳染;等候的病人多,等待的時間長。而且像是急診,都有檢傷分類,如果您的小朋友是輕症的患者,往往會等很久還看不到急診醫師,因為有生命危險以及較緊急的會被優先救治!
 
這世界上就好像是水一樣,您今天送出一些水,明天送出一些水,可是有一天這些水是會回流的。您今天好好地珍惜醫療資源,把緊急的、珍貴的醫療資源讓給真正需要的人,有一天,輪到自己需要的時候,就會源源不絕地回到自己身上!
 
亮亮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及雙和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新北市診所執業醫師
著作:《未來,沒有兒科醫生》、合著有《不焦不慮好自在》、《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
亮亮的粉絲專頁
www.facebook.com/Shinyrabbit2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4年3月號。http://www.mababy.co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