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148萬男性陷”攝護腺肥大”危機 僅2成5就診!
  立冬剛過氣溫也驟降許多,人體皮膚出現抑制排汗現象,使得體內水份改以小便排出,許多人可能有”小便次數變多”的感受,不過,次數頻繁的原因是天氣的關係,還是有可能是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呢? 攝護腺肥大患者平均一個晚上起床小便2次以上,特別是寒冬還需要從被窩中爬進爬出,更是苦不堪言!

就診率低! 國內逾148萬人恐有攝護腺肥大問題 但僅2成5就診

  根據內政部99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50-79歲的男人共計約304萬人 ,而攝護腺肥大的盛行率也因年齡增加比例隨之增加,50-59歲為39%、60-69歲為55%、70-79歲為69% ,由此推估全台50-79歲的男人中,約有148萬人 為攝護腺肥大潛在患者!但行政院衛生署99年門、住診合計患者人數統計則顯示50-79歲中,卻僅有2成5(約37萬人)就診接受治療 ,足見攝護腺肥大的疾病意識仍不高!

8成尿流速低標者治療態度很消極! 認為頻尿、夜尿、小便滴滴答”無所謂”

  國泰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國強醫師表示,即使症狀已經影響生活作息仍置之不理,根據今年9月一份剛出爐的歐洲1,161位攝護腺肥大患者調查指出,出現症狀後平均拖延23個月後才肯就醫 ,而國內今年6月針對1,906份攝護腺肥大患者進行的調查中也發現,尿流速測定低標患者(小於15ml/s)之中,竟有8成(76%)認為攝護腺肥大對生活造成的影響”無所謂” !可見國內外男人一致消極的治療態度,顯示男性對於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久尿、頻尿、夜尿多採取隱忍態度,認為這些症狀為正常的老化現象,卻不知道這些症狀已是日後併發症的前兆,診間不乏直到出現閉尿、血尿等嚴重的併發症時才肯緊急就醫的案例。

有症狀甭通一拖再拖 曾有案例等到“腎水腫”才就醫?!
  
  陳國強醫師指出,目前攝護腺肥大的醫學檢測方式為尿流速檢查搭配肛門指診、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經直腸前列腺超音波、經靜脈尿路攝影術等,若尿流速結果為15ml/s以下則屬危險族群,初期會出現排尿斷斷續續或無力等「久尿」現象;中期攝護腺肥大患者症狀則更明顯,例:尿不乾淨、尿有餘尿感,才剛解完便,不到兩小時又想小便的「頻尿」現象及晚上睡覺起床小便2次以上的「夜尿」次數增多等,因上述症狀已影響到患者生活作息及品質,應盡速就醫,避免進展到後期階段,因後期攝護腺肥大患者除生活作息受到影響,可能會產生血尿、膀胱發炎、膀胱結石、腎水腫、疝氣、尿毒症、急性腎衰竭等問題,嚴重者甚至需採取插導尿管,得不償失!

陳國強醫師進一步說明,診間曾有一名攝護腺肥大患者,幾次勸說治療不聽,最後因為健康檢查發現攝護腺已過度肥大,造成腎水腫情形,不得已才就診治療,如果再晚一步恐導致急性腎衰竭,引起血壓升高、昏迷,更甚者則需洗腎等嚴重後果!

攝護腺肥大7項症狀評估表自我觀察 及早用藥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陳國強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人可參照「攝護腺肥大7項症狀評估表」,留意一個月內近5次的小便狀況,從「是否剛解完小便,便覺解不乾淨,不到2小時又想解?」、「小便是否斷斷續續又無力?」或「一個晚上需起床幾次小便?」等「頻尿」、「久尿」、「夜尿」三大指標症狀觀察,即可初步判斷自己是否為攝護腺肥大高危險族群。陳國強醫師強調,目前內科治療已非常方便,使用藥物控制即可獲得良好改善,藥物服用一段時間後,醫師會再替病人做尿流速度測定判斷,如果流速小於10ml/s,表示阻塞的問題仍然嚴重,則再改採其他手術等治療方法。男人應積極面對小便不順的問題,因為“小便是大事”!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開刀的機率及風險,讓患者重拾正常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