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會作夢嗎? 發現嬰兒夢的世界
寶寶會作夢嗎?寶寶的夢境是怎樣的?寶寶通常作夢時會有哪些反應?如何分辨寶寶是「作夢」還是「夜驚」呢?兩者有什麼不同?當寶寶作了惡夢哭醒怎麼辦?本單元諮詢對寶寶夢境有深入研究的臨床心理師,教您可愛寶貝不再心驚驚,不讓惡夢再度降臨!
 
嬰兒會作夢嗎?
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睡眠中心黃彥霖臨床心理師表示,據科學研究報告顯示,在0~1歲的嬰兒期的小寶寶,其實是會做夢的。而且,寶寶進入夢鄉的情形,可說是超過他本身睡眠時間的一半以上。
 
然而寶寶到底作了哪些的夢呢?黃彥霖說,基於寶寶年紀還小,實在無法以口語表達,再者就目前研究技術也難以證明,究竟寶寶到底作了什麼夢。
 
不過,推測來說,寶寶的夢境應該與他日常生活中,以感官經歷與接觸的一切事物有關係,包括聽見的、看見的、聞到的、情緒感受的事物在內,最後被寶寶的意識拿來作為夢境內容的取材與串連。
 
嬰兒作夢的年紀
黃彥霖臨床心理師表示,事實上,寶寶打從出生那一天起就會作夢,而研究推論的時間更早,認為嬰兒在母親肚子裡約6個月大時,就已經有「作夢的本領」了。只是寶寶作的夢,到底是些什麼「長相」,我們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科技與醫學可證實得知。
 
寶寶的夢有色彩嗎?
寶寶的夢境是彩色還是黑白的呢?由於嬰兒的視覺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視覺細胞的辨識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對剛出生的寶寶而言,視覺神經尚未成熟,所以,黃彥霖表示,科學理論推測,寶寶夢境可能都是無色彩的。

黃彥霖補充說,必須要等寶寶的視覺發展到能夠看見外在的世界,並開始有了對色彩的接觸印象後,寶寶的夢境才有可能逐漸演而為彩色世界;而這個階段,大約在寶寶4~8個月的這一段時間。
 
因為寶寶的視覺細胞屬於階段性成熟,最初嬰兒只能從雙眼感受到外在的明暗,接著發展為逐漸可以看見物體的移動現象與影像輪廓(寶寶4個月眼睛可追隨物體移動),然後漸隨著年齡發展視覺逐步成熟,夢境的內容可能更具象。
 
然而,在寶寶視覺神經尚未發達以前,聽覺神經卻可醞釀出寶寶的夢境。黃彥霖表示,例如寶寶在睡夢中,聽見媽咪和爸比的說話聲音,及外在的巨大聲響等,當聲音進入聽覺系統傳達至大腦,就能編織為主要夢境。因此,剛出生的小寶寶,夢境多是由聲音所構築的。
 
黃彥霖打個比方說,當寶寶聽見媽咪輕柔的說話聲、哄寶寶的溫柔語調時,這時寶寶的夢境和情緒,就可能呈現一片祥和;相反地,如果外在聲音,帶有激烈情緒爭吵、突發的巨響等,也能帶給寶寶恐懼與驚嚇的內在經驗。
 
這就有點類似胎教的推論,原因就在於寶寶的聽覺發展優於視覺先成熟的緣故(寶寶還沒出生,聽覺神經就已發展完成);因此,往往胎教專家也一致認為,寶寶在媽咪的肚子裡,就已經能夠聽得見外面世界的各種聲音。所以,美好的聲音,相形下就能夠帶給寶寶美好的體驗,也較能給予寶寶舒適的美好夢境。
 
不過,各種不同的聲音出現時,到底對小貝比來說,哪個是舒服或不愉快的呢?黃彥霖治療師表示,對聲音的感受性到底如何,和寶寶的性格有關。例如,喜歡搖滾樂的寶寶,就有可能覺得這樣的聲音對他而言是舒服的,反之,不喜歡搖滾樂的寶寶,就會感覺不愉悅,這是與嬰兒天生的氣質傾向有關。
 
怎樣判讀寶寶作惡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對年齡較大一些的寶寶來說,似乎也沒什麼不同。當寶寶白天所經歷的一切,曾有不舒服、不快樂的印象時,夜裡的夢境也可能浮現出比較不愉快的夢境,也就是所謂的惡夢。
 
當寶寶作惡夢時,外觀上有什麼明顯的反應或表現嗎?黃彥霖臨床心理師表示說,通常作夢的情況下,父母會發現,將孩子喚醒的過程中,四肢會呈現較癱軟的情況。因為,在夢境意識深沈集中的時候,大腦會釋放訊息給身體的肌肉神經,讓肌肉張力表現出鬆弛狀態。
 
但是,有些例外的是,若寶寶作惡夢,同時把夢境狀態反應出來,例如睡眠狀態下拳打腳踢、哭泣、喊叫等情形時,則表上述大腦功能與平日有些異常,才會使寶寶運用面部表情、聲音及四肢等肌肉張力一一表顯出來。
黃彥霖也表示,通常寶寶在作夢的階段中,容易有眼珠不停轉來轉去的情況。有些情形下,甚至有寶寶也會講夢話或微笑,那些均是在反應寶寶夢中所經驗到的部份訊息表現。而這些就是寶寶作夢時,較容易供家長判讀的種種現象。
 
惡夢v.s夜驚
黃彥霖臨床心理師說,好在夢境並不直接與寶寶的健康有關聯,但寶寶若經常容易作惡夢,原因也有跡可循,大致歸納如下:
 
1.恐怖的經驗:例如白天看了血腥、暴力的卡通影片及恐怖醜陋的人偶玩具。
 
2.聽見威脅的話:例如聽見大人跟他說,不乖的話,虎姑婆會來咬你等恐嚇。
 
3.身體有病痛:當身體疼痛不適或局部受壓迫時,如和兄弟姊妹同床睡被腳踢、壓迫身體部位等。
 
4.內心有壓力:手足之間彼此競爭父母的愛、想獲得更多感情關注的寶寶,較易有內心壓力而產生惡夢。
 
由此可知,寶寶容易作惡夢也與睡眠的環境、生活的遭遇有關,因此,希望寶貝永遠好夢連連的新手父母,可別忽視寶貝的身心狀態才好。而另一種與惡夢相似而俗稱的「夜驚」,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黃彥霖表示,夜驚的發生時機,通常在寶寶剛入睡30~60分鐘內,也就是當寶寶剛進入熟睡階段,卻發生短暫甦醒且無意識而哭鬧的情況。不過,夜驚比較容易安撫,且寶寶入睡後,隔天醒來通常對昨晚發生的事情毫無印象。
 
然而,惡夢則為「夢靨」,是寶寶在經歷一個恐怖的夢境下所發生的意識幻境。而發生時機則是於作夢狀態,被夢境給嚇醒。父母通常需要花較多的力氣去安撫寶寶,因為,對寶貝而言,夢中的經驗相當於一個真實的經歷,所以印象也非常深刻而難以忘記。參見「惡夢與夜驚之比較分析表」所示。
 
※惡夢與夜驚之比較分析表:

比較 惡夢 夜驚
發生時機 下半夜熟睡入夢時,被惡夢嚇醒 剛入睡30~60分鐘內,短暫甦醒
發生原因 真實經歷一個恐怖的夢境下所發生的意識幻境 原因不明
主要差異 不易安撫 容易安撫
處理方式 因寶寶深怕夢境再現,故會抗拒再度入睡;家長此時應給予口頭安撫、擁抱、撫慰寶寶並給予充分安全感後較易入眠。 哄抱寶寶不多久,即可入眠。
 
冬天如何讓寶貝睡得更安穩、香甜呢?
黃彥霖臨床心理師表示,因為寶寶不懂得自己主動尋求保暖,所以,冬天時睡眠給予寶寶足夠的溫暖也是很重要的,不過,衣物、床被不宜厚重,以免寶寶有窒息猝死危險;然後,留意寶寶的睡床位置,盡量不安置在冷氣出風口、門口、窗戶等風口的位置較妥。若家長能在臥室提供足夠的安全感,例如加裝小夜燈,以及跟寶寶講些溫馨的晚安故事,睡前不玩太激烈的活動等,均是有助寶寶安睡入眠的好方法。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