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共振食物化解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也就是免疫系統因不明原因攻擊患者正常的關節軟骨與韌帶組織,造成四肢關節腫痛及僵硬,嚴重恐致變形或萎縮,也可能侵襲其他器官。全球類風濕患者占總人口的比例約0.5至1%,女性患者為男性的3倍,多在30〜50歲間發病。現行的免疫抑制劑的療法只能控制病情,緩解疼痛等症狀,但難以根治類風濕,並且會增加患者被細菌病毒感染的風險。

一位優秀的青年才俊三年前不幸罹患多發性關節炎,早上醒來兩膝和手腕疼痛,嚴重起來就像燒紅的鋼索套住關節一般,並且肩膀、手指和腳掌關節也會痛,醫學中心診斷為反覆性類風濕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雖然服用免疫抑制劑和消炎止痛藥,關節仍然疼痛不堪,有時連手肘伸直也困難。自律神經檢測發現負責消炎的副交感神經亢奮,顯示身體有慢性發炎情形。經過食物抗體的蛋白質晶片檢測,發現對紅肉、黃豆、杏仁和麵包酵母有過高的排斥抗體。判斷為排斥這些食物的IgG抗體過高,誤傷到自己的關節。這是由於這些食物的抗原與他的關節抗原性相似或雷同,經由交叉反應導致在關節產生抗體抗原補體的免疫反應,造成遊走性的類風濕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

首先,透過關節共振食物來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恢復關節良好的血液循環,帶走堆積在關節中的自體免疫性抗體、乳酸和發炎疼痛物質,以緩和關節的發炎,兩週內患者的關節疼痛就減輕。接著,忌吃紅肉、黃豆、杏仁和麵包這些不適合個人的食物,以避免刺激身體再產生新的排斥抗體,一個月就不需要再吃西藥,三個月便脫離被類風濕關節炎折騰的歲月,又成為生龍活虎的青年。

吃了不適合自己身體的食物,不但沒有得到營養的好處,反而導致傷害自己身體!這說明吃錯食物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患部血液循環障礙和慢性發炎,造成身體產生抗體對抗自己的細胞-所謂「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不幸後果。我們健康的命運有三個操控桿-飲食、運動和心念,其中飲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控桿。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