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新選擇
「剛新婚就病發,只能靠另一半背著走,家事不能做,連切菜都成問題!」30年類風溼性關節炎資深病友徐小姐的經歷,是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都有過的。針對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醫師多半會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來緩解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而新型注射方式的隱藏式針頭不僅可降低患者注射恐懼,使用起來也方便許多。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張棋楨主任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台灣盛行率約0.4-1%,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約1:4。是一種因自體免疫發生障礙,讓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進而破壞身體正常結構的疾病,最常侵犯四肢小關節,且倘若控制不好,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甚至殘障。
 
遺憾的是,患者一旦發病就難以痊癒,只能以藥物控制病情;目前醫界普遍認為,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成效最顯著。張棋楨主任指出,生物製劑可藉由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作用,來調節免疫機制;然而,患者在減輕發炎的同時,容易因免疫力降低,而增加感染風險,例如肺結核。
 
因此,醫師常會建議患者選擇半衰期較短的藥物,因為代謝快、在體內停留時間短,較能降低感染風險;且根據健保資料庫的數據發現,使用一週兩針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併發結核病的機率較低。
 
施打方式上,近期也有類似胰島素筆針的新型注射筆形式,相較於傳統針筒裝注射劑,施打過程中完全看不見針頭,因此能降低患者對針頭的恐懼,且不需額外抽取藥劑。只要病患遵守「一壓二拉三喀喀」步驟,在家就能輕鬆施打,是病友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