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心血管 光驗血不夠
靜止心電圖的敏感度低,血脂檢查也僅能反應部分風險,結果正常也不代表心血管真的正常,男性超過40歲、女性超過50歲,最好做結構性檢查。

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死亡率排行榜,但許多人健檢時仍有迷思,以為抽血檢查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加上靜止心電圖,就能看出心臟、心血管情況。其實不然,醫師認為,許多心血管疾病都需結構檢查才能早期篩檢,等有症狀為時已晚。

聯安診所心臟專科主任醫師蔡忠文指出,從健康至心血管裂開或阻塞,病程發展長達幾十年,但疾病發生卻只有幾分鐘。所幸透過心臟、心血管結構健檢,即可發現細小變化,提早預防。

目前常見的國健局成人健檢,針對心血管部分,以靜止心電圖、三酸甘油脂及總膽固醇為主。但靜止心電圖的敏感度很低,而血脂檢查只能反應部分風險,即使結果正常,不代表心臟血管真的正常,也不能完全反應未來的風險。

有鑑於此,包括頸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動脈硬化儀等較高階的心臟、心血管檢查項目,確實有必要。例如,頸動脈超音波可發現血管中是否出現斑塊、血管內膜厚度惡化程度;動脈硬化儀則可觀察動脈硬化情況,反映出血管健康狀態;心臟超音波則可從結構上發現心臟異常,例如心臟重量超過標準,就可能導致死亡率上升。

「提早發現異常,就能做必要的處置!」蔡忠文強調,光從心電圖、抽血報告或問卷評估,無法檢測出上述各種異常。心臟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動脈硬化儀這三項健檢項目,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最好一起做。

哪些人需要這三種心血管結構檢查?蔡忠文指出,年紀一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就隨之增加。建議男性超過40歲、女生超過50歲,就應接受檢查。此外,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如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長期抽菸、酗酒,及有家族成員罹患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者,都應定期接受檢查。

民眾對心臟電腦斷層的認知也普遍不足。蔡忠文解釋,心臟電腦斷層包含兩個檢查,一個是鈣化指數,這不需要打顯影劑,輻射量小,做為預防醫學及監控血管硬化進展很有用。

另一個是需打顯影劑的血管攝影,輻射量大,且顯影劑會傷腎,不建議做為預防保健的常規檢查,但診斷不明的中度危險病人做為排除冠心病有用,因此民眾務必先與醫師討論,才能發揮電腦斷層的最好預防效果。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