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糖」時代來臨 洗腎危機要小心
慢性腎臟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到了末期才產生明顯症狀,所以又稱為隱形殺手,而其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皆有密切的關係;根據台灣腎臟協會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增洗腎患者中有高達43.2%糖尿病病患,因此糖尿病所引發的腎臟病變,更是值得關注。
 
罹患糖尿病12年的張伯伯就是典型的案例!台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黃士婷醫師說,張伯伯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因長期忽略治療,嚴重到視力模糊、泡泡尿及輕度下肢水腫等症狀才到門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腎小球過濾值已下降至每分鐘47.7ml(一般正常人為125/ml),確診罹患慢性腎臟病3b期,目前長期追蹤治療,服用糖尿病及高血脂藥物,病情才獲得控制。
 
慢性腎臟病不等於終身洗腎
 
黃士婷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常讓病人聞之膽怯,以為要終身洗腎,其實只要飲食及血壓控制得當,便能有效的抑止腎臟病惡化。所以腎臟病患首要項目是有效的保護殘餘的腎臟功能,在治療上選擇的降血壓藥要能有效降低尿蛋白,才能降低洗腎的風險,有些醫師會建議搭配利尿劑的使用,除了加強降血壓藥物效果外,更可治療腎臟功能喪失導致的周邊水腫、肺水腫而呼吸困難等代謝異常的現象。
 
輔助飲食,控制尿毒症
 
慢性腎臟病成因是因為人體無法有效排出代謝產物導致,現在人因營養攝取不均衡,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每天喝大量刺激飲料,如咖啡、含糖飲料,或食用來歷不明的健康食品,才會造成腎臟負擔,日積月累就成了「腎下一族」;黃士婷醫師建議患者要積極改變飲食習慣,選擇低蛋白、少鹽的食物,就能有效減緩腎臟負荷,或搭配來自日本的口服活性碳粒子降低腸道吸收代謝產物的機會,進而可減緩腎臟衰竭及尿毒症狀產生,臨床顯示,患者使用後反應都很不錯。
 
慢性腎臟病、尿毒症,是健保支出的重大負擔,由於腎臟功能會隨著高齡而逐漸退化,全台尿毒症患者已高達七萬人左右。因此,洗腎的六大高危險群-糖尿病、高血壓、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蛋白尿現象、腎臟病家族史或長期服用藥物者,要每三個月定期檢查,提早發現問題,才能確保健康,掌握「腎」利關鍵。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