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無私奉獻三十年 留下愛與謙卑的動人扉頁
民國43年,28歲的畢嘉士醫生在挪威協力差會(The Mission Alliance)派遣之下,帶著新婚的妻子遠從挪威來到台灣。最初服務於專門收留痲瘋病人的台北樂生療養院,之後他更參與了創辦屏東基督教醫院,與台灣第一個殘疾兒童中心「勝利之家」。
 
在台行醫超過三十年,從痲瘋病、肺結核到五十年代小兒痲痺爆發大流行,他總是在台灣社會被遺忘的角落裡默默付出。他照顧過數千名痲瘋病人、一萬多名小兒痲痺患者,不但引進疫苗與先進醫療技術,更為關懷患者的生命尊嚴而奔走奉獻。
 
畢嘉士醫師的愛與謙卑  這個世代需要學習的價值
為了今天(10/15)新書記者會, 87歲的畢嘉士醫生再度回到台灣。回首他在台北樂生、高雄醫療服事的痲瘋病患,到屏東自由路上的療養院、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創辦,每一步畢嘉士醫師都倚靠上帝,他說:「透過耶穌的十字架,我們可以成為祂的器皿,完成上帝託付我們的工作。」如同天下雜誌出版創意總監蕭錦綿所說:「我在書中學到的是低頭的力量,當畢大夫遇到困難就禱告!」
 
蕭總監更表示:「我們可以從書上一同經歷畢大夫生命中最動人的一頁!他所帶來愛與謙卑的力量,是這個世代需要學習的價值!」的確,畢嘉士醫生也期待透過他的故事「可以激勵下個世代的孩子!」而他所激勵的第一個孩子,就是與畢嘉士共事最久的傅德蘭醫生次子、挪威新聞記者傅吉安,他說:「從小就認識畢嘉士醫師,他很有愛心!看到他與爸爸一起從事醫療宣教的同工情誼很美好。」另一位受到激勵的,便是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他曾親眼看見畢醫師捲起袖子,捐血給三地門的原住民病人,那幕深深烙印在他的心裡,他創辦若水國際發展社會企業,很大原因就是受到畢嘉士醫師的影響。
 
病患20年以上的熱情擁戴
屏東基督教醫院董事長劉侃說:「畢醫生是台灣小兒痲痺工作的起始者,他從美國引進疫苗、請來外科醫生,帶著小朋友搭美國軍機到夏威夷做支架,再把技術引進台灣,對於台灣有莫大的貢獻。」許多曾受到畢嘉士醫師幫助的人,都難忘他的恩情。劉侃分享:「我曾陪同畢醫探望台北樂生療養院的痲瘋病患,有一位病患一看到畢大夫,竟然只問候一聲就跑掉了,正狐疑間,原來,他是去找院內其他病患一起來迎接畢大夫!」畢大夫在樂生不過2年,卻能在離開20年後還得到這樣的歡呼及擁戴,令劉侃驚訝不已,他說:「什麼樣的人給這些痲瘋病患這麼大的安慰?給他們希望,可以活下去?給他們勇氣,可以看到明天?給他們喜樂,可以享受人生?這人就是畢嘉士醫師!」
 
畢嘉士大夫的事蹟總是令人津津樂道。紀錄片拍攝導演邱才彥,以及接受畢嘉士醫師治療的樂聲療養院病友陳金春(66歲)、吳西梅(67歲),則不約而同地分享令他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有位病人因肺部萎縮而被痰卡住,畢大夫竟然用嘴將痰吸出來!」此外,邱導演也分享畢醫師解決問題的妙方:當年屏東枋寮有位病人來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求治,很不幸後來過世了,必須將大體送回枋寮。一開始畢醫師請病人老公招計程車載回去,為了不讓司機害怕,畢醫師竟然抱著大體假裝跟他聊天,希望計程車司機不要發現這是屍體,不過因為大體不會動,無法配合演出,後來還是被司機識破了,畢醫師冒著黑夜,一路騎機車揹著大體,將他送回枋寮的家。
 
他的焦點永遠是下一個需幫助的人  給予他們希望與力量!
畢嘉士醫師是屏東的「榮譽縣民」、「外交之友」,也是「醫療奉獻獎」得主;他的奉獻得到當地人的認同,屏東原住民將屏東基督教醫院視為「我們的醫院」。在挪威,更獲得國王頒贈「聖歐拉夫勳章」(The Medal of St.Olav),表彰他在醫療宣教上的貢獻。他的大愛更遍及越南、玻利維亞、尼泊爾、海地等地。
 
雖然如此,他的眼光卻永遠定睛在下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畢醫師的女兒,挪威兒童心智科醫生哈娜‧畢嘉士也認同:「我爸爸很樂觀、總是往前看;而且他看的是人的內心,會想到這人將來的可能性。例如,爸爸幫助小兒麻痺的小朋友去上學,希望他未來有好的發展、好的工作。」因此,當畢嘉士醫師離開台灣後,他留下了屏東基督教醫院、勝利之家,以及畢嘉士基金會,讓所愛的臺灣民眾,繼續得到很好的照顧。
 
今年10月,天下雜誌出版《奇醫恩典》一書,完整記錄畢嘉士醫生至今一生與愛的故事,這本書不只是關於一個挪威醫生在世界與台灣的行醫歷程,更探索醫學倫理與人心中善與謙卑的力量,以及他對生命尊嚴的熱情。
 
10月27日(日)下午14:30,畢嘉士醫生將於誠品信義店六樓,與張明正、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主任張英樹及暢銷作家王文華進行「改變世界的新力量」論壇,希望能幫助台灣的社會企業不光有夢想熱情,也能實際行動、永續經營。活動免費,須事先報名,報名網址http://topic.cwbook.com.tw/reader/2013/doktor.html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