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下幼兒 8成曾罹中耳炎

     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疾病,感染科主任盧英仁表示,6歲以下幼童因耳咽管較成人短且水平,感冒、擤鼻涕或大哭時易讓病菌或鼻咽分泌物倒流至中耳,使中耳感染發炎,據研究指出,台灣3歲以下幼兒至少8成曾得過1次中耳炎,而中耳炎症狀似感冒,家長若沒注意及早治療,使發炎擴散、傷及內耳,嚴重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受損。

     感冒是引發中耳炎的主要原因,盧英仁主任指出,引發中耳炎的病菌有肺炎鏈球菌、噬血桿菌等,台灣5歲以下幼童約2~3成鼻咽部有肺炎鏈球菌寄生,感冒、免疫力降低時,病菌易經耳咽管進入中耳導致發炎。呼吸道過敏或常平躺喝奶的小孩,也會因鼻咽分泌物、奶水等液體倒流堆積在中耳而誘發中耳炎,除用抗生素治療,也可施打具預防作用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據國外研究指出,此疫苗針對引發中耳炎的任何病菌,能降低33.6%發生率。

過敏兒較易罹患
     易受塵蟎、溫度變化等外界刺激引發呼吸道過敏的幼兒,耳咽管常會因過敏而腫脹,使耳咽管排除鼻咽分泌物等液體的功能不佳,易讓細菌、病毒滋生,提高罹患中耳炎的機率。

反應變慢要注意
     中耳炎症狀除發燒、耳朵痛外,也會因發炎使耳內分泌物增多而暫時影響聽力,因幼兒表達能力有限,當小孩發燒超過3天,有摳耳朵、厭食、易怒或反應變慢等情況時,宜盡速就醫。

滿3歲驗過敏原
     小兒過敏症狀1歲前常出現在皮膚,約2歲後表現在呼吸道,若小孩疑似有過敏體質,如早晚溫差大、接觸絨毛玩具等易打噴嚏、流鼻水,建議滿3歲後至醫院抽血檢測過敏原,較準確。
 
喝母奶增免疫力
     盧英仁醫師表示,營養價值豐富的母乳,含有能保護呼吸道的抗體,建議媽媽們在嬰兒6個月大之前,最好都以純母乳餵哺,有助增加免疫力、抵抗力,為寶寶的健康打好基礎。

居家環境重清潔
     塵蟎是台灣主要過敏原,過敏兒家庭勿用厚重地毯、窗簾,少讓小孩接觸易生塵蟎的絨毛玩具,床單、枕頭套每2周清洗、更換1次,用空氣清淨機或除濕機,室內濕度控制在55%以下,抑制塵蟎生長。
 
施打疫苗助預防
     中耳炎一般以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治療,療程約7~10天,5歲以下幼童可施打預防中耳炎的肺炎鏈球菌疫苗,需自費,1劑約2600元,2歲以上打1劑,1~2歲打2劑,1歲以下打3~4劑,每劑約隔1~2個月。

躺著喝奶易倒流
     讓寶寶平躺著喝奶,奶水易順著耳咽管倒流至中耳,使中耳內積有液體,易讓細菌滋生引發中耳炎,喝奶時最好坐著喝,或墊個靠枕,讓身體與椅面或床面角度保持在30度以上。

勿接觸到二手菸
     盧英仁醫師提醒,含焦油、尼古丁等化學物質的香菸,燃燒時會產生懸浮粒子,吸入後易沉積在呼吸道黏膜造成發炎,也會增加中耳炎機率,應避免讓小孩子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
 
均衡飲食加運動
感染科主任 盧英仁
幼兒滿1歲半後可咀嚼食物,宜均衡攝取奶、蛋、魚、肉及蔬果等營養,並適度運動如到公園玩或走動,有助提升免疫力,減少病菌感染機會。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記者:' 張佩玉    張雅淳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