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晃腦非中邪 慎辨小兒妥瑞氏症

     小兒科盧英仁醫師表示,日前一名8歲孩童,突然不停眨眼、扮鬼臉、搖頭晃腦還發出狗吠聲,爺爺奶奶以為孫子中邪,收驚也沒用,盧英仁醫師表示此為典型妥瑞氏症,1成家屬常誤認中邪;妥瑞氏兒會合併出現2個以上短暫不自主肌肉抽動及1種聲音症狀表現,音樂家莫札特及前美國職棒大聯盟選手艾森瑞克(Jim Eisenreich)、空手道國手洪佳政也是患者,若家長能給予更多彈性,觀察天賦加以開發,使體力與能量釋放,妥瑞氏兒在學習領域會有更傑出表現。

     妥瑞氏症是遺傳性神經運動疾病,源於腦基底核多巴胺高反應性。這些神經迴路和掌管行為或情緒系統相接,因此會有強迫症、易分心、過度活動等問題;妥瑞氏症好發於5~8歲兒童,多在18歲以下發作,5成合併強迫或過動症,男女比例為3:1。妥瑞氏症發現機率為1/1000,估計在台患者約1萬人;盧英仁醫師表示,治療妥瑞氏症以多巴胺解抗劑為主,約70~80%患者有效,輕者用藥後1/3會康復,1/3症狀改善,另1/3成年後因不自主行為造成旁人注意,可用推眼鏡等動作自我控制。部分藥物有嗜睡或憂鬱副作用,若造成學習不便,需與醫師溝通調整藥量。

     妥瑞氏症為同時出現2個以上短暫半不自主的肌肉抽動,及1種聲音症狀表現。盧英仁醫師說,妥瑞氏兒常有專心度不足及過動情況,容易受外來刺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較其他兒童容易有健忘的症狀,且常坐立難安,會在不適當的場合,像是課堂中或升旗時想到處走動,部分病童還會有撞、踢、咬等攻擊他人的侵略性行為,以及睡眠問題,如半夜起床哭鬧、尖叫,甚至出現夢遊症狀。
 
     妥瑞氏症孩童常合併強迫症,會對他人的言語內容持續懷疑,或有再三確認的行為,如重複洗手、檢查、整理或禱告、計算、低聲覆誦、碎念等症狀,孩童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無法控制,不少家長誤以為孩子故意或調皮,以責罵或過度抑制進行管教,常影響妥瑞氏兒心理人格發展,應盡速治療。
 
     家長與老師可多觀察孩童生活中情況,例如不自主動作為何,發生幾種動作行為與聲音語言行為,出現抽動時會持續多久,以及症狀變化情況,有無惡化及緩解因素,詳細進行紙本紀錄,可幫助醫師診斷病情及評估藥量劑量,也有助於老師更了解妥氏兒症狀。

這樣做深呼吸 默數1~10
     因妥瑞氏兒易怒,盧英仁醫師建議,家長可耐心教育孩童想生氣時先深呼吸,並慢慢在心中從1默數到10,逐漸放鬆雙手握緊的拳頭,如果孩童坐立難安時,可將手放在口袋和衣袋中,以免吸引周遭孩童異樣眼光造成心理壓力甚至感到自卑。家長可與老師溝通協助,如安排前排側邊座位方便走動,允許孩童離座喝水或到保健室、考試時間給予延長,或派公差給妥瑞氏兒,如發作業等,只要給妥瑞氏兒多點彈性空間,就可幫助孩童適應學校生活,除非症狀嚴重,並不需要讓妥瑞氏兒上特教班級。

仔細觀察 開發潛能
     盧英仁醫師表示,音樂家莫札特曲風節奏快速,被高度懷疑是妥瑞氏症患者。盧英仁醫師建議家長觀察孩童興趣,如從事該行為時孩童較安定且注意力集中,即可鼓勵孩童深度發展,如舞蹈、音樂、運動等,若妥善照顧,妥瑞氏兒也可在特定領域表現傑出。因部分藥物會造成無精打采、嗜睡副作用,妥瑞症兒更難集中精神上課,閱讀也不易連貫,將厚紙板裁出可容納1~2行課文的空間幫助閱讀,交代作業時盡量簡化,將份量多的作業分小部分完成,也可鼓勵以錄音帶、打字或電腦等多元化方式繳作業。
 
正確看病情 避旁人猜忌
     家長情緒緊繃,反而會增加妥瑞氏兒心理壓力,只有正確面對並充分說明病情,才不致引起旁人猜疑與排斥,導致孩童校園人際關係的疏離。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記者:王心怡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