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一新生補接種B肝疫苗效益不大
大學新鮮人依例要體檢,也要抽血檢測有無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再決定是否補接種B型肝炎疫苗;不過,根據臺北醫學大學最近發表在國際知名「肝臟病學雜誌」 (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研究論文顯示,大一新生補接種B肝疫苗的效益似乎不大!
 
大一新生體檢時,會加做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的抽血篩檢,如果檢測出來的表面抗體小於10.0mIU/ml,亦即體內並無足夠的B型肝炎病毒抗體保護者,會建議追加疫苗,以提高保護力;通常先打一劑,一個月及六個月後,再視實際狀況,分別各補打一劑,總共追加三劑。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葉志清及北醫大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蘇富雄等人,針對台灣北部某所大學843名大一新生進行研究,從入學前體檢的抽血檢驗發現,多達525人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小於10.0mIU/ml,列為有必要追加疫苗的對象,最後有128人補打一劑或三劑的B型肝炎疫苗。
                                                       
研究團隊持續追蹤這些學生至畢業為止;結果發現,不管有沒有補打B型肝炎疫苗,這些學生在校園的三、四年間,都沒有再發生感染而出現急性肝炎或成為慢性帶原之病例。換句話說,大學生有沒有在大一入學時補接種B型肝炎疫苗,結果大致一樣。                      
                                                       
對於這個結果,葉志清認為,可能和B型肝炎病毒透過血液和體液的感染管道有關,只要這些大學生避開危險性行為、共用針頭或刺青等風險,就不太可能感染B型肝炎病毒;不過,他也強調,這項研究只持續追蹤到學生畢業為止,時間不算長,需要更多樣本與更長時間的追蹤,以確認疫苗免疫力的持續效果。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