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 劉慧敏

「怎麼辦?我的孩子長不高!」擔心孩子身高的家長真不少,但影響身高的因素複雜,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長不高?什麼時候應該用藥?打生長激素有用嗎?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說,上述都是門診常見的問題,不少父母相當困擾孩子的身高問題,但其實高不高是相對性,需透過比較及追蹤一段時間來觀察,父母必須有正確的觀念-身材矮小不一定不健康,長得高不表示一定沒問題。留意孩子的成長發育,除了篩檢是否有生理、疾病等因素,也應該觀察是否是因營養、生活作息不當,而因此影響正常發育。
 
如何知道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呢?侯家瑋說,小於第3個百分位,也就是100人中最矮小的3人,都應特別留意觀察,可參考兒童生長曲線表;現在小學人數少,班上30人中最矮的那一位,通常都會被校護轉介至醫院問診、檢查。另外,3至10歲的學齡兒童,平均一年生長速度約5公分,若一年長不到5公分或速度變慢,也應該留意。
 
影響身高的因素簡單可區分為生理、病理因素及生活型態。從生理的角度來看,身高多半是天生注定,父母或家族的平均身高,決定孩子身高的範圍,也可能受父母疾病的影響。另外則是「大器晚成」型,侯家瑋說,就是俗稱的大隻雞慢啼,需要點時間再觀察。
 
透過門診、檢查,可找出是否為病理因素影響生長,如生長激素不足、甲狀腺疾病、因腸道疾病或慢性發炎造成的極度營養不良,也可能是先天軟骨發育不全、透納氏症、小胖威利症等遺傳疾病,需經醫師評估,以了解是否需施打生長激素或接受其他治療。
 
如果排除缺乏運動、熬夜、營養吸收不良等導致荷爾蒙失調因素,則應進一步檢測生長激素。人體生長激素分泌高高低低,分泌的高峰在晚上10點至隔天凌晨2點。侯家瑋提醒父母,想要孩子高人一等,這時候最好讓他們上床睡覺,而且睡得多不如睡得好、睡得妙、睡得剛剛好。
 
要怎麼確定需要檢測是否生長激素不足、需要施打生長激素?侯家瑋說,這就要交給醫師了。因生長激素不足長不高的孩子,其實看得出來,生長速度迥異於其他孩子,看起來「胖胖的」。不過仍必須透過空腹吃藥、打針等方式誘發生長激素,再抽血檢測,以及X光檢查骨齡確診。生長激素是一種蛋白質,與坊間的高蛋白補充品大不相同,就像胰島素一樣,一定要使用針劑注射,無法用吃的。
 
侯家瑋說,生長激素需要天天注射,視個人狀況調整用量及時間,生長激素「缺很大」的,往往需要一路打到青春期,因此更需要便利、簡易的方式。進入智慧型時代,近年生長激素針「推陳出新」,還有電子式、無針的生長激素注射器,藥物直接填裝在注射器內,還可以量身調整注射深度、速度,以及配搭自動感應裝置,讓每天的注射不再是苦差事。
 
而電子注射器的內建記錄功能,不僅讓孩子、父母可參照,也方便醫師監控注射情形。畢竟每天的注射量應配合醫囑,太少或短期施打達不到效果,注射過量也可能增加紊亂內分泌的風險,生長激素與胰島素事競爭關係,若長期過量施打,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部分父母求好心切,自行增加生長激素量,反而增加負擔。
 
侯家瑋提醒,成長發育有黃金期,也是使用生長激素的黃金期,最早使用生長激素的時間是4歲以後,一定要在青春期前,女生大約在15歲停止長高,最好施打生長激素的時間宜在13歲以前,男生則是各加兩歲。
 
不過,近年不少生長激素不足的孩子,合併出現早熟,特別是女生較多。因此必須同時抑制發育,如施打黃體素使其停經,再給予生長激素,其合併治療多需自費。
 
侯家瑋說,無論是不是需要額外注射生長激素的孩子,要讓孩子長高、健康,就必須充分配合良好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維持運動習慣、均衡營養、少吃甜食及高糖分飲品,確保睡眠品質,若作息不良,就算再好的營養品、藥物,恐怕也是無效。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