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對症下藥,孩子長高非夢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 劉慧敏

「孩子,我希望你長得跟大樹一樣高」!希望自己的孩子高人一等,大概是所有父母的願望,尤其是身高。坊間「轉大人」的秘方五花八門,增高飲食、轉骨方比比皆是。醫師提醒,身高雖然有部分是「天註定」-由基因決定的、勉強不來,但透過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及適當運動刺激都能幫助孩子正常長高。另外還得留意,若是生長發育異常、或體內生長激素缺乏,則應及早診察、就醫,透過適當的醫療方式、生長激素的注射治療,讓孩子趕上成長進度。

「醫生,我孩子長不高,可不可以給他打增高針?」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及遺傳內分泌專科醫師趙美琴醫師說,門診常見憂心忡忡的父母,擔心孩子是否因生長異常而長不高。其實,不是每個身高不夠的孩子都有生長發育異常問題,必須進行一系列詳細的觀察、檢測,才能確定是否需要藥物的介入。

什麼情況需要求診呢?趙美琴醫師指出,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兒童生長曲線圖」是最基本的參考。當孩子身高體重的成長落在百分之十以下,就應留意其生長問題,排除其營養、熱量攝取不足等狀況,再考量疾病的影響。最好由小兒科、家醫科醫師專業評估。

一般來說,嬰幼兒第一年約增加20-25公分,1-3歲每年約10公分,國小時期每年約6公分,青春期約6-12公分。趙美琴醫師提醒,若孩子沒有偏食、營養吸收不良、可進一步檢查是不是有慢性腹瀉、免疫疾病、腎臟、貧血,或晚睡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正常等問題,基本評估後也須持續觀察其生長速度,才能找出成長緩慢的關鍵對症下藥。

在生長發育異常的診斷中骨齡的檢查很重要,可用x光檢查左側手腕骨板發育情形,以評估骨骼發育狀況。若孩童骨齡較實際年齡嚴重遲緩超過兩年,則應評估孩子生長激素分泌是否足量;若骨齡較實際年齡超前,則有可能是孩童性早熟導致。可進一步轉診兒童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檢查。

趙醫師表示,有的父母只憑診所單次檢測生長激素的報告,就要求對孩子施打生長激素,其實生長激素在身體內任何時間內的濃度都是很低的,會隨時間波動。有效的檢測必須留在醫院一夜後隔日抽血檢查,利用藥物的刺激方式每30分鐘連續測量孩童體內生長激素濃度至少五次。而且須用兩種不同檢測呈現偏低濃度才能確診。

生長激素缺乏症發生率很低,趙美琴醫師說,約五千至萬分之一的機率。生長激素缺乏症其腦垂體分泌不足,可能合併其他荷爾蒙缺乏,如甲狀腺素、性腺激素等不足,這些孩童往往矮胖,而非瘦小,因此詳細檢查很重要。最嚴重為腦垂體腫瘤造成生長遲緩,除外科手術治療外也須補充生長激素。

因此,生長激素缺乏兒童接受生長激素注射治療,建議應該在國小或國中前即開始,才能達致最佳效果。對於家族性身材矮小的孩童是否可藉由注射生長激素提昇其最終身高,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的意見仍有些分歧。貿然使用除了不一定有效果。決定身高的變項多,雖然父母認為孩子的身高百分百肯定會超越父母,但健康才是孩子正常成長的重要前提。現在生長激素針劑費用已不像過去昂貴,注射器也不易令孩童害怕。

市面上的增高營養品,諸如高蛋白、鈣片、或中藥到底有沒有效呢?趙美琴說,這倒是見仁見智,其實從真正長不高的孩子檢查中可知,這些孩子的白蛋白、鈣質並無不足,且台灣孩子如果沒有因為疾病、嚴重偏食,只要蛋白質、鈣質的攝取是足夠健康。反倒是若飲食過油、額外補充鈣質過量,都可能造成飲食失衡、肥胖甚至結石等問題,反而是拖累生長發育的進度。跳躍運動的確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但與長高卻非百分百絕對相關。趙美琴說,仍應鼓勵孩子常運動、正常睡眠,才能健康發育,未來也才能如父母所願,在各項成績或其他表現上「高人一等」。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