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與失智症有密切關聯 失智警訊藏在「眼耳口鼻」

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嗅覺退化在先,接著海馬迴才被破壞才是事實。預防失智症的一個重點,海馬迴與嗅神經不同,一旦破壞就無法回復,所以在嗅覺神經開始退化後,但尚未波及海馬迴的初期階段,就先採取預防措施非常重要。

不可偏重單一功能,五感綜合訓練最重要

日常生活中,我們透過眼、耳、舌、鼻、皮膚來感知外界的刺激。這些感知大致可以區分為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這5種,又稱為「五感」。活動身體可以促進我們五感的活性。同時,適當的運動對預防失智和恢復認知功能也有很大的幫助。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種機能必然漸漸衰退。身體一旦衰退,許多老人家會因為覺得出門與人見面很麻煩,而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出門,這也是造成失智的原因之一。

日本人常見的阿茲海默型失智,一開始出現的是嗅覺障礙。接下來,大腦皮質頂葉和海馬迴開始出問題,最後位在額頭內側的前額葉皮質也會漸漸失去功能。前額葉皮質又被稱為「心智指令中樞」,負責集中注意力和決策等重要工作,其中,「執行功能」這項工作與失智有重大的關係。

執行功能,是指把各種計劃中的事項付諸實行的能力。例如設計菜單後,買足所需的食材,再正確地把材料烹調成菜餚。能夠正確執行這一連串的步驟,表示我們的大腦中的執行功能可以正常運作。可是,如果需要採買的食材漏掉一堆,反而一時衝動買了一大堆不需要的東西,就是所謂的「執行功能障礙」。當出現上述的「執行功能障礙」症狀時,生活應該已經出現相當程度的不便。所以,日常生活中儘早覺察非常重要,導入預防措施,並且在前額葉皮質功能低下前,及早對應。

視覺資訊可以間接促進腦部活性

從眼睛進入的訊息,會先刺激眼球底部的視網膜,再透過視神經傳達到位於後腦勺枕葉的視覺中樞,將眼睛看到的訊息做進一步處理,並判斷物體的形狀與顏色。視覺功能的老化現象,包括老花眼或視力衰退,一旦上了年紀,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老花。此外,還有一種因大腦認知功能衰退而引發的視覺異常,其代表性的症狀有「精神性視野狹窄」,這種症狀是眼睛的視覺功能運作正常,但腦部能夠辨識的視線範圍窄化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上的實例包括「只吃眼前菜」,滿桌的菜餚,但病人只吃他眼前的那一道菜,對其他的菜餚漠不關心。這是因為病人的視覺功能雖然能正常運作,看得到所有的菜餚,但腦部對於傳送過來的視覺資訊無法做進一步的處理與認識。

另外,不同類型的失智症會造成不同型態的視覺障礙。對視覺功能影響最鉅的是「路易氏體型失智症」。此類型失智常見視幻覺症狀,被認為與大腦枕葉的功能衰退有密切相關。

失智症會讓枕葉的視覺中樞受傷,使人喪失處理視覺資訊的能力,因此會看到不可思議或實質上不存在的人事物。為了預防這些症狀的發生,經常觀賞美景、每日練習轉動眼球、適度刺激視覺很有效。雖然這些活動不能直接提升認知功能,但對間接活化大腦的效應值得期待。

聽力衰退與溝通不良的惡性循環

五感之中,聽覺的衰退最容易被忽略。大多數的人會認為「輕微的重聽對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其實,聽力衰退是失智症的重大危險因子,因為聽力一旦衰退,與人溝通的機會就會連帶大幅減少。


首先,因年紀增長而造成的聽力衰退主要特徵是「高音的部份聽不清楚」。長者的耳朵很難清楚捕捉到兒童或是女性的聲音,以及說話的內容。有時,家人擔心老人家聽不清楚,而刻意提高音量,容易使老人家誤會說話者正對自己動怒,久而久之,會刻意迴避彼此交流的機會。此外,家人常將失智的初期症狀,誤認為是一般的聽力衰退。例如,家人對長輩說,「昨天的生魚片很美味」時,長者卻毫無反應。有可能是因為長輩雖然有聽到對話,但對自己吃過生魚片這件事卻毫無記憶,無法理解問題的用意,因此不知道如何回應。

當家人將失智的初期症狀誤解成單純的重聽時,可能延誤發現長者病情的時機。而老人家又可能因為誤會家人而迴避溝通,更會加速聽力的惡化。所以,聽力衰退的嚴重性絕對不容輕忽。在病人聽力衰退,但尚未完全失聰的狀況下,一般的耳鼻喉科通常不傾向使用助聽器來治療聽力衰退。我認為這樣的治療,可能錯過治療的較佳時機。因為當認知功能衰退更嚴重時,患者就再也無法學習如何適當操作助聽器。既然與人溝通機會的減少是失智症惡化的重大危險因子之一,當患者還能與人正常交流時,就應該致力減少危險因子的發生。

維持味覺,享受生活之樂

「罹患失智症,是不是連味覺都會消失……」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擔憂。有些失智症患者會將包裝精美的香皂當成糖果吃下肚,這是因為失去判斷力導致的誤食,而不是因為味覺喪失,連難吃的東西都感覺到美味。一般的老化現象造成的味覺退化,首先是會感覺不到食物的味道,例如「食物的味道好像太淡」。

另外,臨床結果顯示,額顳葉型失智症在發病早期階段就會有飲食嗜好上的變化。例如,本來不嗜甜食的人,忽然變得非常喜歡吃甜的東西等。額顳葉型失智症隨著病程的發展,可能會因為味覺的退化而發生剛剛才津津有味地品嚐食物,過一陣子卻完全不記得這件事的狀況。雖然訓練味覺不能直接預防失智,但可活化腦細胞,間接發揮預防失智的效果。罹患失智後,日常生活中可以從事的活動越來越少,樂趣也會漸漸減少。例如,味覺是一種直接的感受,品嚐美食是生活重要樂趣之一,也是人活在世上最單純的喜悅之一。讓長輩儘量維持味覺、享受食物的喜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觸覺,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心靈撫慰

觸覺的感受遍及全身,從頭頂一直到腳趾。例如「熱」、「冷」等溫度的區別,到「痛」、「癢」等皮膚的感覺,如果沒有觸覺器官協助感知,我們無法得知這些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其它的感覺器官一樣,觸覺的衰退無法避免。但是,高齡長者即使罹患失智症,觸覺也不會完全消失,所以即使是重度失智症患者,按摩肩膀同樣能令人感到放鬆舒服,受傷也一樣會產生疼痛不適,只是失智帶來的記憶力衰退,偶爾會讓老人家忘記自己受了傷這件事。

維持觸覺與預防失智症有什麼關係?一般來說,活動手指本身就有預防失智症的功效,而且活動手指還能鍛練腦部、活化人類最基本的功能。靈活運用手指是人類這種雙腳站立的動物特有的「高層次功能」,這種與大腦協調的高層次功能同樣負責執行言語與抽象思考能力,也正因為可以自由活用這些功能,人類才可以活出特殊性。一旦罹患失智症,這些高層次功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在健康的時候鼓勵長者多多活動手指、步行走動,有助於維持這些高層次功能。另外,肌膚的接觸也非常重要。不管是輕握雙手或是按摩,都是一種絕佳的溝通方式。這些動作不單只是觸覺的刺激,也可以帶來心靈上的安全感或是增進彼此意識的交流,撫慰心靈。

嗅覺障礙是最先出現的症狀,及早發現、有效預防

負責感覺氣味的嗅覺不同於其他感官,不用經由大腦皮質,而是直接與海馬迴與杏仁核這些器官相通。海馬迴負責記憶、杏仁核負責情緒。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突然飄來一陣香氣引發了自己的食欲,甚至觸發了自己對一段往事的難忘回憶。這是因為感知氣味的嗅覺神經和這些掌管本能與記憶的器官位置非常相近。

嗅覺是一種本能的直覺,與失智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以往我們認為「記憶力先衰退,接著嗅覺也退化」,其實不然。阿茲海默症與路易氏體失智症在出現記憶障礙症狀前,往往就會先出現嗅覺衰退的症狀。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嗅覺退化在先,接著海馬迴才被破壞才是事實。預防失智症的一個重點,海馬迴與嗅神經不同,一旦破壞就無法回復,所以在嗅覺神經開始退化後,但尚未波及海馬迴的初期階段,就先採取預防措施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嗅覺,可以在大腦異常的初期階段及早發現。即使是一般的老化帶來的衰退,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定期訓練的良好習慣,可以有效幫助維持現狀。嗅覺神經所在的鼻腔因外露於人體,相較其他感官比較容易受影響,這也表示只要訓練,效果更容易顯現。由此得知,嗅覺的訓練對失智症預防非常重要。

(文章授權提供/良醫健康網)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