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二):常見型態

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四種常見的型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深度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子宮腺肌症。以下分別介紹。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

巧克力囊腫是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是最容易檢查發現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之一。逆流的子宮內膜附著在卵巢表面,隨著每次月經來潮累積在卵巢的表面,逐漸形成內含經血的卵巢囊腫,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經血日積月累,長時間的氧化之後,囊腫內的積血呈現巧克力般的顏色,因此就俗稱為巧克力囊腫。巧克力囊腫,可以發生在單側卵巢,也有可能發生於雙側卵巢。在超音波底下,巧克力囊腫看起來像是毛玻璃般的卵巢囊腫。一般來說,兩公分以下的巧克力囊腫比較難發現,三公分以上的比較容易經由超音波檢查到。四公分以上的巧克力囊腫合併不孕,就建議需要手術;如果沒有需要懷孕,則可以觀察到六公分以上再手術;當然,如果疼痛無法用藥物控制,則建議提前手術來改善症狀。

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

深度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症

經血附著在骨盆腔的表面,沒有被吸收的話,就會形成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侵犯到腹膜更深處,則會成為深度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症。
骨盆腔內膜異位症或是深度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因為經血持續發炎的關係,時常會造成骨盆腔慢性疼痛。這種持續性的疼痛,在輕微時可以使用抗發炎的止痛要治療,但是嚴重時可能需要使用荷爾蒙藥物(或是抗荷爾蒙藥物)、或是手術才能夠治療。
這兩種病症症一般來說難以用超音波診斷,只能用臨床症狀來診斷,或是手術中意外發現同時治療。

子宮腺肌症

子宮腺肌症的成因更為複雜,一般認為是月經期間,因為內膜剝落時造成子宮內膜缺口,而讓剝落的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肉層裡,同時也因為重力影響,子宮腺肌症通常都是好發在子宮後壁的肌肉層內。
子宮腺肌症常見的症狀是月經痛、月經量多。子宮腺肌症造成的經痛,單純口服止痛藥的效果並不好,時常需要合併止痛針、或是幫助子宮放鬆的藥物。月經量多,時常超過七天以上,大約三小時左右需要換衛生棉、或是都需要用夜用型衛生棉。
如果是嚴重的子宮腺肌症,有時會壓迫到大腸、直腸而會有便秘的症狀。另外跟據研究發現,子宮腺肌症不會影響懷孕率,但是會提高自然流產的機會,因此如果有子宮腺肌症的女性,如果又有流產的經驗,需要先處理子宮腺肌症再準備懷孕,才能降低再次流產的機會。

資料來源:http://ivfli.blogspot.com/2018/01/endometriosis2018.html?m=1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