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人有1人罹患 細菌侵廔管 童耳發炎流膿
常用手擠壓致感染 嚴重恐耳廓變形一名4歲女童,日前因連續發燒,合併右側耳朵紅熱腫脹,且流出膿液就醫,檢查發現該女童右側耳朵罹患耳前廔管,加上女童常用手擠壓,致細菌侵入耳前廔管,引發耳朵軟骨發炎。醫師表示,民眾耳朵靠近臉頰部位,若經常反覆發炎、蓄膿,應懷疑罹患耳前廔管,須盡速就醫檢查。

收治病例的新竹國泰醫院感染科主任盧英仁說,該女童就醫時,因細菌已經由耳前廔管(廔,音同樓)侵犯耳朵軟骨,經施打抗生素,並以手術將廔管內膿瘍引流,發炎症狀才獲緩解;若延誤就醫,細菌將嚴重感染耳朵軟骨,導致耳廓變形,甚至誘發蜂窩性組織炎或細菌侵犯腦部等併發症。

盧醫師說,耳前廔管位於耳朵前上方,主因是耳廓於胚胎發育時未發育完全,據統計每70到80人中有1人罹患;耳前廔管平時無症狀,但若遭細菌感染,將出現乳白色分泌物,有時廔管被皮屑堵塞也會造成發炎等症狀;若耳前廔管遭細菌反覆感染,則須手術切除。

專長耳鼻喉科的醫師陳建志說,耳前廔管表面為一小孔,但深部組織呈樹枝狀散開,民眾如習慣用牙籤、筆尖、棉花棒等掏挖耳朵,恐因外力刺激導致細菌入侵耳前廔管,引發發炎。

勿用棉花棒挖耳
陳建志表示,耳屎可保護耳道,不須天天清,必要時孩童可至小兒科由醫師處理,成人則可到耳鼻喉科,切忌用棉花棒等自行掏挖。

陳建志說,耳前廔管如出現分泌物千萬不要擠壓,應保持表面乾淨衛生,若有紅腫、發炎等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誘發嚴重感染。

防治耳前廔管發炎 注意事項
●勿用牙籤、筆尖、耳扒、棉花棒等挖耳朵,避免引起發炎
●耳屎有保護耳道的作用,不必天天清;如有必要兒童可至小兒科由醫師進行清潔,成人可到耳鼻喉科
●耳前廔管若出現分泌物切忌擠壓,應保持乾淨衛生
●耳前廔管如出現紅腫、發炎等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誘發嚴重感染

資料來源:盧英仁、陳建志醫師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