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考慮、過度干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文字編譯/江宜穎

因為不想讓孩子遭受失敗,凡事事先幫孩子做好週全考量,在孩子嘗試各種學習時,會直接提供他最短到達成功的方法與路徑,但這樣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嘗試挑戰的鬥志與體驗失敗的可能。妳也會這樣做嗎?從各種不同角度來探討直升機父母的教育。

親子的距離拉近──過度照顧的父母現身?

不論是親身感受或者從數據觀察,現代家庭中親子之間的距離變近了,這樣是好?還是不好呢?

親子關係的風格正在改變

親子關係變得較為親密,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為少子化。與過去相比,孩童的數量變少了,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社會,不論好或不好,逐漸成為一個非常仔細甚至過度照顧的環境。

同時,雙親與周圍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有變化,這也是另一個原因。現今無微不至的照顧已經成為主流,許多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反應。另外,父母本身個性思考也比較年輕化,能夠配合孩子的興趣一起聊天,一起逛街購物,成爲有點類似朋友的關係。綜觀而言,親子距離拉近,讓彼此關係變得比較良好。

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感受幸福

「因為與父母關係良好,單純的好孩子變多了」,是現今對孩子的普遍印象。調查顯示,「自己是幸福的」這樣正面的項目也是歷年最高,父母的生日會贈送禮物,或著一起去買禮物,親子關係相當良好。值得注目的是,因為雙薪家庭增加,兼顧家庭與工作的“媽媽”存在感變大了。總而言之,現今對孩子而言是一個相當和平幸福的時代。

認同孩子是獨立個體,不僅是表面的尊重

但是,在急遽的風格轉變中,也有需要注意的部分。重視溝通的西方國家,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認同孩子是一個個體,尊重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人,在這樣的基礎下,互相交換意見時,能夠接受對方有不同的想法,而非單方面的溝通。

在東方世界裡,雖然逐漸走向強調溝通的西式風格,但對於尊重孩子個人人格與存在的觀念還相當淺薄,如果沒有以尊重個人為基礎,親子之間的界線會變得很模糊,可能反而會有過度介入的可能。親子關係拉近的現代社會,更要有意識的認同孩子是一個個人,在保持一步的距離下給予尊重對待,才是一個正確完整的關係。

孩子能夠追求自己興趣的時代

現在的孩子比起流行,更傾向於追求自己的興趣,由於智能設備普及,就算小學生也能夠透過網路深入研究自己興趣的時代。若要說現今孩童的問題點,就是有太多懂得察言觀色的“優等生”,因為少子化造成大人多於兒童的社會結構,成為少數族群的兒童沒有“我行我素”的環境,反而少了許多驚奇的創意與自由的發想。

「過度干涉」的界線!?

照顧到什麼程度、要提供幫助到什麼程度?如果設想太周到是不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將來?

「等待」孩子發出訊息

雖然知道要在旁守護,但當看到孩子無法突破眼前狀況,是不是應該伸手幫忙,這是許多父母很複雜的心情…。當然伸手幫忙絕對不是錯事,但時機相當重要。

孩子的行為是來來回回不斷反覆的模式。當孩子一個人遊玩走動,自己離開媽媽身邊時,就是守護的時機,當然若有受傷危險又另當別論,但基本上在稍微離開身邊的狀態下,父母不要伸手幫忙在旁守護即可。過了一會兒,當孩子表現出「媽媽看看!」、「抱抱!」等需求的訊號時,就是伸手幫忙的時機,這時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回應孩子的訊號。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8年4月號。https://goo.gl/P4gNQQ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