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紅「攝」警戒 由我們一同守「護」!

老年男性,除了攝護腺肥大之外,攝護腺癌(前列腺癌)也是一大威脅,沒有提早發現及治療,很可能成為無聲的殺手。攝護腺癌初診斷的平均年齡是七十三歲,是個在老年社會,盛行率高的疾病。由於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早期攝護腺癌不易發現,一旦癌症轉移發生在骨骼,常會因為癌細胞引起的骨骼侵蝕和壓迫,而感受到強烈的疼痛感,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病理性骨折或下肢癱瘓,生活品質及後續治療陷入困境。

紅「攝」警戒!每年超過千位攝護腺癌患者轉移 

台灣每年約有5,000位攝護腺癌的新個案,其中約1,200位是癌細胞已轉移的病人。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暨臺灣楓城泌尿學會理事長 蒲永孝教授說明,轉移性攝護腺癌之患者,約有八成會出現骨頭轉移。其治療方式主要為荷爾蒙治療,以藥物注射或睪丸切除,去除男性荷爾蒙,達到抑制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但當第一線荷爾蒙治療失效時,會造成骨質流失、加上有骨骼轉移,因為是年長老人,若不小心受傷或跌倒,可能造成骨折,增加生活行動上的困難,甚至致命風險,不可不慎!

骨轉移每月一針補骨針 掌握一「腺」生機 

蒲永孝教授指出,臨床上許多年紀較高的病友們,罹病時已是晚期,有骨頭轉移,到了末期,可能有難以忍受的骨頭疼痛,甚至骨折,因此生活品質不好。其實病友們不必絕望,目前醫學相當發展快速,即使轉移性患者,也能有很好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質。有骨頭轉移者,建議可每1~3月注射一次補骨針,目前已有健保給付,可減緩骨質流失,預防因骨轉移導致的骨骼問題,有效降低病理性骨折,與其他骨骼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讓患者生活過得有品質及尊嚴。

加入「台灣楓城腺兵隊」 抗癌路上不孤單

蒲永孝教授提醒,攝護腺癌骨轉移,預後是否良好,取決於病人的病情、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療、是否有好的醫療照顧、及良好的心理狀態等,控制良好的患者,能長期存活並非不可能。在抗癌路上,建議可透過病友團體「台灣楓城腺兵隊」,彼此支持、分享,與病長期共存。「台灣楓城泌尿學會」於今年6月25日(週日)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舉辦臺中攝護祭,衛教攝護腺肥大排尿及轉移性攝護腺癌之議題,可至學會網站www.tmua.org.tw 參閱詳情及報名。

資料來源:【聯合報-元氣周報】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