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防治】大腸癌防治現況

大腸癌流行病學

在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是所有癌症發生及死亡的第三位。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217人,標準化發生率為19.4/105,95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增至10,248人,標準化發生率為37.4/105,近12年來,標準化發生率上升93.0%。而死亡人數從84年的2,469人,標準化死亡率為13.3/105,96年已增至4,470人,標準化死亡率為15.6/105,近13年來,標準化死亡率上升17%。

 

大腸癌防治政策

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因此,國健局自93年起,開始推動50-69歲大腸癌篩檢服務,93年至97年,已篩檢約120萬9千人,發現1,298個大腸癌個案,且約三成以上屬於零期或第一期的個案。依據國健局資料統計,97年50-69歲民眾近2年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比率達11%。 糞便潛血檢查(FOBT)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用免疫法,不需飲食限制,因此相當簡單方便,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所以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 另外,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研究指出,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而脂肪、紅肉等攝取過多則可能增加大腸癌的發生。因此,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69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IFOBT),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大腸癌防治宣導重點

要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

1.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

2.養成每天運動習慣。

3.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政府補助哪些結直腸癌篩檢服務

政府目前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到全省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洽詢,若有問題可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上國民健康局網站(http://www.bhp.gov.tw/)查詢。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