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時出現頭暈、氣喘、心悸、手腳麻等不適別不在意

有些民眾運動時身體出現輕微不舒服,卻自認為只是一時的疲勞,中山醫院院長,骨科醫師吳濬哲提醒,當運動時出現頭暈、氣喘、自覺心悸,手腳發麻、無力或疼痛,最好就醫詳細檢查,需留意可能有潛在神經或心臟方面的問題。

吳濬哲醫師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講座中指出,即使是溫和的健走、游泳,如果過程中出現暈、肢體發麻、疼痛,無力時也需提高警覺,就醫檢查,不能不當一回事。他說,運動主要為促進健康,萬一過程中出不適,不宜硬撐。

任何運動都要採漸進方式進行,吳濬哲醫師提醒,以健走來說,大部分人可以先從每次20分鐘,每周進行4天開始;第2周開始,每次25分鐘,每周進行5天;第3周起,每次30分鐘,每周5天;到了第4周,每天便可走上30分鐘。對大部份人來說,這類漸進式的運動建議皆可施行。

運動仍需避免受傷,而運動傷害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吳濬哲醫師指出,例如有些球類運動講究器材的適應,臨床上有些患者為了展示自己的高級球具,突然更換器材而受傷。

此外,隨著人類平均壽命增長,嚴重骨質疏鬆發生各部位之骨折,而其中尤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吳濬哲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營養外,民眾在天氣轉好時出外曬曬太陽,健走有助加強骨質密度。

骨密度偏低者除為營養不良、停經、缺少運動、長期大量使用如類固醇等藥品者外,還有抽菸、喝酒過量者,其他如甲狀腺、副甲狀腺疾病患者也是高危險族,更進而因骨質疏鬆的關係,易發生壓迫性骨折。骨折預防上除飲食均衡與運動外,也需避免跌倒,清除居家障礙物。

資料來源:臺灣新生報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