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青光眼偷走你的視力
青光眼的症狀並無法從外觀或身體的感受得知,定期做眼壓測試、視神經盤情況以及視野檢測,才能藉由早期發現,達到有效的早期治療。

今年60歲的李媽媽,幾個月前開始覺得視力模糊、怕光、淚液分泌變多,有時眼睛還有些刺痛感。由家人陪同來到眼科求診,經過診斷,發現是罹患了「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因為眼壓偏高,導致視神經萎縮及視野缺損,醫師進行手術治療,讓眼壓降低且控制住,幸好發現的早,李媽媽視力已有進步,不致於失明,但醫師囑咐她仍需要定期到診所長期追蹤。

眼壓高是青光眼的危險因子
大部份的青光眼和「眼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眼壓過高時,有時會造成視神經萎縮,導致視野缺損、視力減退,嚴重時還可能造成失明。高雄陽明眼科診所副院長郭昇彥醫師表示,青光眼這個病症可以用「視覺的小偷」來形容,當病患的視力逐漸變差時,會以為是近視或因年紀增長而老化的「正常」現象,而不是尋求眼科醫師的專業診斷,最後若發現是青光眼時,病情往往已經很嚴重。

「眼壓高」是青光眼的危險因子之一,但臨床案例也發現,有些青光眼患者本身的眼壓是正常的,但他的視神經本身就容易受損,使得眼球周圍的血流調節功能變差,眼球產生缺血現象,「所以簡單說,青光眼就是一種持續性的視神經萎縮病變,隨著視神經細胞死亡而產生。」郭醫師說。因此,青光眼的共同特徵是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而眼壓高是重要的危險因素。

高度近視者 併發青光眼機率大
一般說來,青光眼病患多半以老年人居多,早期老一輩的人比較沒有近視的問題,隨著年紀的增長,水晶體因白內障產生,前後徑增長,使眼球前房變得狹窄,較容易罹患所謂的「隅角閉鎖型青光眼」。

而近年來,台灣近視人口不斷的攀升,郭醫師表示,這個族群罹患「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的機率比較低,但並不表示他們就可以與青光眼絕緣,反而要特別留意罹患「隅角開放型青光眼」,尤其是高度近視的人,老了之後併發青光眼的機率很大。

另外,青光眼也可能透過遺傳而得到,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罹患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在郭醫師的臨床經驗中,就曾有一位高中生,年紀輕輕才15、16歲,就飽受視力缺損之苦,經診斷確實為青光眼,而在問診的過程中,也發現到在他出生前,家族中就有青光眼患者。

醫病有共識 照顧靈魂之窗良策
對於青光眼的治療,目前主要是以「降眼壓」為治療方向,依病情的輕重緩急,可分成藥物、雷射、手術等三個治療方式,較輕微的青光眼,通常可用點藥的方式來降低眼壓;若施以藥物仍無法改善,例如一些老人家好發的「隅角閉鎖型青光眼」,便可以透過雷射治療,將塞住的房水通道打通,就可以改善症狀;但如果藥物和雷射都沒有效果,就要施以青光眼手術來降低眼壓。

在預防方面,青光眼並不能藉由生活中注意作息、飲食等習慣,來避免發生的機率,定期到眼科篩檢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包括眼壓測試、視神經盤情況以及視野檢測等;如果一旦診斷出是青光眼,就要持續控制眼壓,避免使其持續升高,比方說,在30歲發現有青光眼,假設預計要活到70歲,那麼往後的40年就要與醫師好好配合,持續用藥、持續追蹤,將眼壓一直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另外,郭醫師認為,在治療的過程中,對病患的衛教和解釋也格外重要,有些青光眼患者的病情無法改善,會針對點了藥沒有進步而有所埋怨,就醫師的立場,是要讓他的視力不會再惡化下去,有些青光眼病情較嚴重的,是必須一輩子點藥治療的,「維持可用的視力是很重要的。」郭醫師說。

因此,耐心與病患溝通清楚,包括對青光眼的認知及點藥的細節等,都要不厭其煩地囑咐病患,以醫師的專業角度,幫病患建構正確的觀念,而病患也要積極與醫師配合,進行所有必要的治療過程,才是照顧靈魂之窗最好的對策。

醫流角色 郭昇彥醫師
現任:高雄陽明眼科副院長
經歷:
台大醫院眼科部臨床研究員
台大醫院眼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