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除寶貝依戀物品的好方法(下)
狀況2:奶嘴不離口
4個月大的寶寶吞嚥發展慢慢進步,吸吮反射會隨著腦部發展而逐漸減少,過去孩子對奶嘴的需求,可能是基於需要被餵飽的生理性需求。但當開始接觸副食品後,奶嘴的作用則較偏向安撫性及滿足口欲。有些家長擔心寶寶經常使用奶嘴會造成口腔發展異常,其實除非是過度使用奶嘴,否則對牙床及牙齒的不良影響相當少見。至於孩子應該戒除奶嘴的時機因人而異,洪梅禎心理師建議,1歲半以後可採取溫和而堅定的方式,進行戒除奶嘴的任務。

check!戒除方法
坊間許多人流傳,可於奶嘴上塗抹辣椒或黃蓮等方式,讓孩子難以忍受刺激性的味道,而放棄吸吮奶嘴,洪梅禎心理師認為這樣的方法治標不治本,家長應先觀察孩子之所以離不開奶嘴的原因,才能真正對症下藥。而爸比媽咪可嘗試的戒除奶嘴方式有許多,包括積極引導孩子使用吸管、轉移注意力,或是理性與孩子溝通,告訴他們:「奶嘴是小baby在使用的,你已經長大了,要試著跟奶嘴說再見。」

狀況3:依戀特定娃娃、毛毯
學齡前幼兒若隨身攜帶喜愛的玩偶或毛毯,看似相當可愛、討人心疼的一項舉動。然而,當孩子開始進入學校,家長才發現寶貝竟會將依戀的物品偷偷藏匿在書包中,無論是上課、吃點心、午睡時,皆堅持不與心愛的物品分開。洪梅禎心理師提醒:「雖然一般的戀物情節無傷大雅,但若戀物行為影響到寶寶的生活,甚至干擾孩子的人際發展,此時父母便應立場堅定,替孩子戒除戀物行為。」

check!戒除方法
單一專注物品容易引發孩子的依戀行為,因此,提早預防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準備動作。為了減少寶寶日後特別依賴某樣物品,家長可預先輪流替代小被子或陪伴睡覺的玩偶,若孩子已略出現依戀行為,爸比媽咪則可採取延宕滿足的做法,延長孩子對物品的需求滿足時間,例如:孩子睡前要求媽媽幫忙拿取玩偶,媽媽可回答:「可是娃娃說他今天想要自己睡覺」、「等你眼睛閉閉、乖乖躺好,媽咪才去拿」,藉此讓孩子漸漸適應沒有依戀物品時時陪伴在身邊的狀況。

家長態度有助寶寶長大
大部分的寶寶在面臨主要照顧者離開時都會哭泣,對他們而言,依戀物品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與父母同等重要,因此,當必須與特定物品拉開距離時,孩子難免會感受到情緒矛盾。每個需要消化這些感覺的時間不同,有些孩子容易被安撫,有些則可鬧上好幾個小時,此時,父母的介入與引導對他們來說是提振精神的定心丸。

提供高品質陪伴
陪伴的品質並非由時間長短來定奪,許多家長在孩子身邊,卻埋頭進行自己的工作、滑手機等,忽略孩子需要與照顧者互動,藉由照顧者理解、接納寳寳的情緒,寳寳才能夠明白「有人懂我的感受與需求,我不是孤單一個人」。

拓展其他興趣
遊戲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生活經驗,透過遊戲過程,孩子獲得觀察、學習、了解自己與他人的經驗,進而提升建構這個世界的能力。遊戲活動除了能讓孩子嘗試接受新經驗、轉移對依戀物品的注意力,過程,更提供練習處理挫折、情緒的機會,洪梅禎心理師提到,躲貓貓(peekaboo)就是很好練習分離的遊戲經驗,若對象為年紀較小的寶寶,家長可能只是躲在枕頭後面,時不時露出臉來逗寶寶笑,等到孩子大一點,爸比媽咪可試著進行更進階的躲貓貓,例如:躲到門後面,讓小小孩將「分離」的焦慮感降低。

保持正向態度
不取笑、不處罰、不剝奪,是父母協助孩子擺脫戀物情節的重要指標,有些家長會對孩子投以刺激性語言,譬如:膽小鬼、好丟臉等諷刺詞語,洪梅禎心理師表示:「練習向自己依賴的物品說再見需要時間,也需要練習,父母應理解寶寶戀物是一個正常的發展歷程、孩子邁向獨立的必然階段。」了解孩子戀物的原因,保持支持的正向態度,才能協助孩子的發展經驗變得美好。

讓寶寶有足夠時間長大
大約從6個月大左右,寶寶會與照顧自己的父母、奶奶、保母等人建立深厚關係,當彼此分離時,會產生情緒反應,其實寶寶的抗拒,代表他視照顧者為重要角色,父母並不需要太過擔心,分離焦慮只是反映出情緒表達及信任發展歷程。若成人能夠事前向寶寶預告即將來臨的分離,以及何時再見,可以幫助寶寶練習忍受分離帶來的情緒,同時也讓寶寶學到,爸爸、媽媽一定會再出現。

洪心理師提醒:「好的分離經驗可以協助寶寶建立優質依附關係,儘管建立信賴感和安全感需要一些時間,過程中孩子會面臨情緒與挫折感,父母應學習接受陪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瓶頸。」或許有一天,您會突然發現,咦!寳寳怎麼不再吸奶嘴?怎麼不需要被被?給予孩子適度成長空間,有助於讓他們充滿信心的邁向另一個發展階段。
 
不取笑、不處罰、不剝奪,是父母協助孩子擺脫戀物情節的重要指標。
 
洪梅禎
學歷: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澎湖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特約臨床心理師、桃園縣特殊教育專業團隊兼任臨床心理師、培靈關西醫院臨床心理師
現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專長:早期療育、親職諮詢、兒童青少年/成人心理衡鑑與治療
 
諮詢/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臨床心理師洪梅禎
採訪撰文/許家寧
模特兒/可愛寶寶之妤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509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
*【媽咪寶貝】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