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性白內障 人工水晶體有解
四十出頭,就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楚的早發性白內障,該怎麼辦?全能型多焦點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可一併解決散光、老花、白內障等多層次問題,能替早發性白內障患者重拾清晰視力。
 
四十二歲的Scott,近半年來開始瘋迷APP下載遊戲,一有空檔就玩個不停。他原來的近視為八百度,最近覺得看東西很吃力,檢查之後,度數突然暴增到兩百五十度,就醫後診斷為早發性白內障。
 
高度近視+低頭族 早發性白內障年齡降低
根據統計,台灣近視人口約一千萬,超過六百度的高度近視患者約為九十萬人。彰化羅眼科診所羅英源醫師表示,這群人原本就是白內障的好發族群,國人罹患白內障的年齡約在五、六十歲,但高度近視病患到四十五歲左右就可能發現影響視力的白內障,若又加上長期低頭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白內障會更提前產生。
 
羅英源醫師指出,早發性白內障最早出現的症狀是眼睛容易疲勞及視力模糊,常會以為是初老的老化症狀,或近視度數增加了,於是重配一付新的眼鏡。但後來看書、看電腦、夜間開車都覺得越來越不清楚,就醫檢查後,才發現除了原有的近視、散光、老花問題之外,也產生了白內障。
 
早發性白內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分為先天與後天兩種,先天白內障比例少,與遺傳、感染或染色體異常有關,後天白內障占大多數,比如說眼睛受傷傷及到眼球,包括撞擊、穿刺傷害傷到水晶體,因而形成外傷性白內障;另外某些疾病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等等,常會引起水晶體代謝異常造成水晶體混濁,即藥物性白內障。有些職業也是白內障好發群,像電焊工、玻璃工、攝影師需長期接觸紅外線、紫外線強烈光線及高溫,會刺激水晶體產生化學變化,得到早發性白內障的比例比一般人為高。另外糖尿病、高度近視病患的眼球比一般人提早老化,若又用眼過度或曝曬過多陽光,引起水晶體蛋白質變性,增加形成白內障的機率。
 
早發性白內障與老年性白內障治療相同, 以超音波乳化摘除術合併置換人工水晶體為最佳方式,此種手術傷口小,安全性高。羅英源醫師指出,因患者的年紀尚輕,用眼時間較長,除了要求清晰銳利的視覺品質,而且兼顧看遠、看近都清楚,因此置換人工水晶體時,考慮面向會比較高,「傳統人工水晶體沒有調節焦距功能,採用單焦點,只有看遠或看近其一功能,不能一併解決患者看遠及近的屈光問題,而且無法矯正散光,會大大影響視覺品質。」因此,羅醫師建議年輕患者可考慮使用全能型人工水晶體。
 
全能型多焦點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  一次解決多層次視力問題
全能型多焦點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是眼科技術的一大突破,結合了「多焦點」、「散光矯正」及「非球面」設計,能夠模擬眼睛水晶體調節看遠、看近自然的功能,可以一次解決老花及近視遠視問題,加上散光度數矯正,幫助患者在白內障手術後擺脫必須再配戴眼鏡矯正的困擾,增進術後光學效果。另一方面,非球面設計可以減少眼球系統的像差現象,提昇夜間視覺品質。另外黃片設可過濾紫外線及藍光,減少強光對視網膜的傷害。「如果只是希望得到高視覺品質的早發性白內障族群,而不是要求看遠絕對視力精準度,且不是夜間職業駕駛的話,全能型人工水晶體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羅英源醫師說。
 
全能型多焦點散光矯正人工水晶體的功能齊全,而且設計技術精良,但羅英源醫師強調,為了要充分發揮水晶體功能,手術前必須經過縝密檢查,確定眼睛條件是否適合。不少患者會提出疑問,為什麼檢查的項目這麼多?羅英源醫師明確的說:「該款水晶體是為個人量身打造,為了確保術後效果及應有的光學效果,所以要仔細檢查視網膜、角膜和眼睛其他部分,並詢問病患對於術後要求的視覺品質及用眼習慣,再一一進行校正及進行手術。」
 
雖然先進人工水晶體可以讓早發性白內障患者重拾清晰視力,但預防勝於治療,平常切勿用眼過度,並多攝取維護眼睛健康的營養素,避免年紀輕輕,白內障就提前報到。
 
【醫流角色】
羅英源
現任:羅眼科診所副院長



資料來源:愛你眼睛健康雜誌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