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歲 粗、細動作,發展GO!( 下 )

Development Indicators‧仰臥姿勢
當Baby這樣大時.... 要會哪些事情呢?
剛出生時 □四肢彎曲,頭常呈偏一邊的不對稱姿勢為主。
□四肢會自發性的隨意揮動,漸漸的動作增多且複
雜。
□剛出生時baby反射動作複雜許多且越來越有目的性。
□伸手到嘴邊的動作一天比一天熟練。
3~6個月大 □兩腳會互相交替且出現踢直動作。
□兩手會在胸前互相碰觸。
6~9個月大 □頭會開始可以抬離地面,而且手會抓著自己的腳玩耍。
 
 
精細動作發展歷程
     盧英仁醫師表示,baby的精細動作發展需要有大動作能力為基礎,並且要有正常的知覺發展與認知功能配合。正常的發育成長,需要粗、精細動作的分工合作才能達到,爸比媽咪就費點心幫助孩子在適當的階段完成這些里程碑吧!
 
Development Indicators‧多項精細動作

當Baby這樣大時.... 要會哪些事情呢?
1個月 □baby會反射性抓住放入手中之物品。
□因為視力尚未發展完全,所以雙手抓取是以空中飛舞方式。
2~3個月大 □2個月眼睛隨物品移動可轉動90度以上,但雙手多半是無目的隨意揮動。
□3個月的baby可將其雙手移在胸前,自主的接觸。
4~6個月大 □會開始握著搖鈴與搖動搖鈴,並注意外界事物。
□開始嘗試想伸手去碰觸物品,漸漸地可越抓越準並且學習操弄。
□兩手均可抓緊物品,會讓玩具翻轉、換手、撥弄等。
□當坐姿也越趨成熟後,其視力也會越來越好。
□會將手上所抓住的物品送入嘴巴。
7~9個月大 □剛開始是用手指「耙」東西,但漸漸發展成「抓」東西。
□可以用拇指與食指捏起小饅頭吃,或抓起地上的一根毛髮。
□開始敲打玩具,喜歡有響聲的物品。
□坐著時雙手各拿一物,還可以雙手物品互相交換。
□手開始以拇指合併四指的方式抓取物品,可用食指碰觸或推東西。
10~12個月大 □開始學會拍手和用手敲打物品。
□學習把小東西放入杯子或容器中。
1歲左右 □以拇指和食指尖拿東西。
□喜歡拿筆亂塗,或模仿他人從瓶子裡倒出東西。
□已經可以安全精準的將小物品放入杯子或其它容器內。
2~4歲左右 □開始喜歡畫橫線,模仿畫直線不偏離30度。
□可以一頁一頁地翻著書。
□順利疊高八塊積木。
□學習接球,漸漸的神準。
□學習用小剪刀來剪貼,但還不會剪弧線。
□開始歪歪扭扭畫出幾何或複雜的圖形。
5~6歲左右 □開始會畫筆直且彎曲的線條,可以畫方形或三角形。
□6歲後,開始模仿畫菱形。
 
 
     盧英仁醫師提醒,爸比媽咪有必要多了解嬰幼兒的發展里程碑,以免「誤會」成是孩子調皮或愛玩。因為大肌肉動作要變得成熟,baby才不會過動不安,身體的發育才會正常安定下來;而穩定的大肌肉將帶動小肌肉的靈活度,以利進行更加精細的動作。

     而少數的爸比媽咪往往只看到孩子的過動表現,卻未能深思其背後是源自於生理發展的需求,就直接以「不乖」、「貪玩」等罪名加諸其身,甚至限制其活動的時間與空間。長此以往,對孩子的粗細動作能力養成勢必有程度不一的影響,爸比媽咪們不可不慎!

如何協助孩子發展粗、細動作?
     看似複雜的大小肌肉發展歷程,還有其發展可達的里程碑內容,不少爸比媽咪都會擔憂「如此動作,我的小寶貝可以做到嗎?」盧英仁醫師就其多年來的門診經驗表示,除了天生就有缺陷或其他病理狀況的小孩,正常孩子只要提供充足的練習機會與適當多元的刺激,就可以完成如項目內的動作指標,這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自 然發展;不過也有些阻礙跟問題產生的關鍵在於家長,若是爸比媽咪過度保護孩子,而減少或壟斷「孩子展現能力的機會」及「不斷練習的時機」,那麼孩子的能力 就無法更加成熟,也影響往後的行為發展。

     別以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是不好的事情,目前隨著愈來愈多針對大腦的研究發 現,「感覺動作」是0〜3歲的嬰幼兒學習不可或缺之要件;尤其如果粗細動作能力發展很好,未來的各項能力發展都能奠基在穩固的基本盤上,對孩子的大腦發展 絕對充滿「利多」。屆時,爸比媽咪甚至可反過來驕傲的表示「我的寶貝四肢發達,但頭腦也是不簡單」呢!
  
注意4點‧健全孩子能力
     每個孩子的能力可發展到什麼程度,端看爸比媽咪的教養心態;當前大環境的種種因素造成不少孩子在基本的心智能力養成上出現了各種問題。因此,身為主要照顧者的爸比媽咪,更是要為了孩子去積極尋求解決方法。
 
     盧英仁醫師提醒,基本功來自不變的原則,以下闡述之:

Notice 1‧切勿過度保護
     由於少子化的緣故,許多父母現在都疼小孩過了頭,凡事如同「孝子(孝順孩子)」般的事事代勞、百般呵護。盧英仁醫師指出,這樣的爸比媽咪,只會無形中剝奪孩子展現能力的機會,更未能提供足夠的練習機會使其正常發展。

     此外,孩子的每一項能力養成,正是需要從日常生活中一連串的活動學習而來,而過程 中當然交雜挫折跟失敗的可能;沒有讓孩子適應這些過程,就會影響他藉以發育學習的好時機。不過,有些孩子總是表現符合期待並優良時,爸比媽咪也不妨以增加挑戰為由,增加點變化跟難度,讓孩子覺得有挑戰性更願意繼續進行活動,能力當然更加精進;相反地,對於學習力較緩慢的小孩就要降低活動的難度,並耐心的陪同多練幾次,協助孩子過關後建立自信,繼續朝向下一關挑戰前進。

     盧英仁醫師建議,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爸比媽咪都應放手讓孩子擁有主動探索、學習的權利,不要剝奪了過程中學習的重要性。爸比媽咪可以在一旁用心觀察,並視情況給予孩子必要的協助,才是真正協助孩子養成必備能力的途徑。
 
Notice 2‧完備各階段應有能力
     若是孩子已經錯過能力養成的黃金期,當然也可再重新學習,只是重新學習意味著要從職能訓練中獲得;此舉固然可協助孩子建構所欠缺的能力,但真正要落實在生活中仍然存有距離。因此,每個階段該學會或完成的能力,還是必須具備才行!
 
Notice 3‧多花時間陪伴
     爸比媽咪只要花時間用心陪孩子,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學習的契機。假日或下班時間,帶著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公園或戶外遊玩,不僅讓孩子在活動中發洩了體 力並學習社交技巧,還能讓親子間有更多的相處機會,是非常值得的活動。「陪伴不僅僅是逛街、吃飯和買東西」,爸比媽咪陪孩子一起成長實屬天職,但現在自己 都不愛往戶外走的「宅爸媽」增多,少了父母的示範,當然削弱孩子與大自然相處的學習機會。
 
Notice 4‧勿揠苗助長
     發展遲緩固然不好,但過早發育也不對,每項能力的養成都有其階段性,當孩子的發展上有力量並準備好,自然而然就可以達成。有些爸比媽咪操之過急,一心要求反 倒成了「揠苗助長」,是影響能力順利養成的一大問題;千萬不要在孩子能力還不及時,就要求他做超出能力的事,小心「欲速則不達」導致長遠發展的弊多於利。

   資料來源: 2013年8月份育兒生活雜誌   記者:陳韻如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