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罕見惡性腫瘤,在台灣,胃腸道基質瘤發生率約每百萬人13.7例,好發在4、50歲以上成年族群。危險性依腫瘤大小、位置、有絲分裂數各不相同,一般而言,發生在胃部的基質瘤相對大腸、小腸等部位的惡性度較小。

胃腸道基質瘤難就難在無法篩檢、預防,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化學治療科主任葉坤輝說,因為胃腸道節律細胞基因突變而引發的基質瘤,初期完全沒有任何症狀,惟一能做的,只有確診後積極治療。

雖然發生率是胃癌的十分之一,但葉坤輝認為,基質瘤患者在台灣嚴格來說不在少數,所幸,目前有藥可醫。目前對於手術無法切除或術後轉移的病患,已經健保核准的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能抑制腫瘤生長甚至是縮小腫瘤,讓胃腸道基質瘤擺脫過去無藥可治、醫師及病患只能束手無策的窘狀。2011年2月1日,健保局又將開放針對6公分以上腫瘤,手術切除後給付一年的標靶藥物做為輔助治療。

葉坤輝強調,在2000年第一線標靶藥物問世前,只有約3%病患對化療有反應,換句話說,手術切除後復發或轉移者,在過去想要控制病情,形同緣木求魚,只能消極、被動的接受症狀治療以及支持性療法,忍受反覆復發的苦楚。

但標靶藥物改變了這一切,目前臨床上有九成的病患因標靶藥物受惠,對藥物有反應,降低復發機率,相較其他惡性腫瘤中,控治相當良好。

葉坤輝指出,國內健保給付第一線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後,病患勢必受益更多,因為國外研究已證實,針對此一高復發風險的疾病,不待復發、在手術後輔助給予標靶藥物,可以預防復發、延緩復發,讓基質瘤威脅不再,變成另一項藥物可控制的「慢性病」。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台北報導 2011.01.25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