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基質瘤》延緩胃腸道基質瘤高復發 標靶輔助治療

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生長在胃腸道部位的間質細胞瘤,出現比例少,但手術切除後的復發機率高,部分患者受到腫瘤復發的反覆威脅,所幸近年標靶藥物的出現,已能延緩腫瘤復發,讓胃腸道基質瘤治療再邁向前一大步。


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陽生表示,起因於基因突變的胃腸道基質瘤,可能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一處,以胃部及小腸比例居多,其餘如結腸、直腸和食道等部位則不到10%,而將近80%的腫瘤會因為生長位置而產生胃腸道阻塞、出血、腹痛等不同症狀。

手術切除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不過因為腫瘤的高復發風險,很容易產生轉移或復發,因此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利用腫瘤大小、顯微鏡底下癌細胞的有絲分裂數以及腫瘤生長位置三項指標,做為評估腫瘤復發的標準。楊陽生醫師表示,腫瘤轉移後再治療的風險性較高,因此目前醫界認為在切除後,可用標靶藥物進行術後輔助性治療,降低腫瘤復發的可能。

楊陽生醫師指出,全球醫界一致認為,所有的胃腸道基質瘤皆屬於惡性的,且這類腫瘤沒有分期標準,術後只能評斷是否切除乾淨或轉移與否。在過去沒有標靶藥物的年代,術後積極追蹤檢查相當重要,因此標靶藥物的出現造成革命性治療,讓轉移、無法手術的患者重獲生機。2011年台灣健保給付條件的改變,更讓大於或等於6公分以上的患者,在術後給付一年的第一線口服標靶藥物,幫助延緩腫瘤復發。

健保給付條件的改變可歸因於國外成功的研究結果,楊陽生醫師表示此項政策對患者實為一大福音,但一年的治療期間是否為最佳化的治療目前仍未知,因此國外仍持續研究手術後服用標靶藥物輔助治療23年的成效,希望未來能有好的研究數據,也期盼國內健保能跟著研究潮流,提供患者更需要的給付政策。

楊陽生醫師也提醒,相較早年效果不佳的化療、放療,目前胃腸道基質瘤已有更好的治療選擇,只要合理和積極的治療都能達到一定的療癒效果。在治療上,患者需聽從醫囑,若服藥出現副作用應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切勿自行調整藥劑量或停藥而影響藥效,讓治療回歸專業,醫師才能幫助患者一同克服腫瘤。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