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工作、生活壓力大,常讓人產生憂鬱、焦慮、失眠等問題,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專科醫師楊聰財領先全台,研發出國內第一套檢測精神疾病患者 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可體松)數值的方法,今年更進一步將檢測方法運用到出現壓力適應障礙、尚未達憂鬱或焦慮病症的患者身上,透過先行檢測可體松數值, 以便及早介入治療,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

為治母病投入醫界

楊聰財說,會走上行醫這條路全是為了母親。他說,從小家中經營水果攤,後來父母又轉開冰果室,當時媽媽常覺得心臟不舒服、頭痛、腸胃不適,但看了許多醫師 總找不出病因。他說,當時家裡每賺10元,其中4元都用來付媽媽的醫藥費,這不僅讓家中經濟一度吃緊,母親的健康狀況也讓全家陷入低氣壓,讓當時就讀國中 的他決定從醫把媽媽的病治好。
楊聰財說,考上國防醫學院後,醫學系老師曾建議他選擇當時很吃香的小兒科,但他因天生喜歡和人互動,最後選擇精神科,也在投入此領域後終於發現媽 媽是罹患體化症,因心裡有憂鬱、焦慮等情緒,轉為身體不適的症狀,因此雖做遍身體檢查,仍找不出真正病因。後來,楊聰財也慢慢了解媽媽是因擔心孩子、家庭 的心理壓力,造成身體不適,而透過和媽媽聊天、分享,其症狀現已好轉。
過去醫界已知人在面對壓力時,人體腎臟腺皮脂會分泌大量的荷爾蒙可體松以處理精神壓力,而一般人壓力解除後,可體松分泌就會降低,但憂鬱或焦慮症 患者可體松會持續分泌,會損害腦部、影響記憶;楊聰財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一套檢測精神疾病患者體內可體松數值的方法,當病患感覺病情好轉或想停藥時,可透 過檢測該數值來確認是否可減藥或停藥。

患者讚:問診仔細

最近楊更發現,當出現壓力適應障礙時,雖未達憂鬱或焦慮病症,也可透過檢測可體松數值,了解是否應及早治療,該研究日前已被國際期刊《綜合醫院精神醫學》接受。
50歲的賴先生說,因家中有父母、妻兒要養,經濟壓力大,3年前出現失眠等狀況、脾氣也變得火爆,經楊看診後才發現罹患焦慮症;楊聰財問診仔細,藥物治療後症狀已好轉,感覺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

資料 來源:蘋果日報  記者沈能元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