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報導】

 

文章轉自:2010年9月9日蘋果日報

張小姐,45歲,B型肝炎帶原者,每天忙碌地拉保險業務,雖然乖乖就醫,接受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兩年後病情好轉,但因經濟考量,不顧醫師勸告,執意停藥,在停藥兩個月後肝指數及病毒急速飆升,險些爆肝賠上性命。

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林俊哲醫生警告說,早日停藥是每一位接受B肝治療患者的共同心願,但隨意停藥可能導致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嚴重將致死。而且,若停藥導致病毒反撲復發,再回頭重新用藥,不但效果較差,也更容易產生抗藥性,後患無窮!

◎停藥指標
e抗原轉陰非惟一評斷 關鍵在病毒量
  
e抗原陽性轉陰性,B肝治療就「妥當」了嗎?答案是不一定!事實上,醫師評估是否可停藥的臨床指標,e抗原轉陰只是其一,最重要的還是得看肝臟內的病毒是否殺光光。

只看e抗原轉陰決定是否停藥,暗藏危機,林俊哲醫師指出,在台灣,大部分B肝患者,約60%隨著年紀增長e抗原自然會由陽轉陰,e抗原原本就是陰性,根本無法作為治療評估依據,所以絕大多數病人還是要以肝臟內的病毒數量是否持續減少作為評估標準。根據統計,在忽視病毒量的狀況下隨意停藥,高達90%以上的患者都會復發,短則3月、長6個月,嚴重黃疸、肝指數飆破上千只是早晚問題。

◎用藥選擇
首次用藥第一選擇 藥效強、低抗藥性 

B肝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控制肝臟發炎情形,不讓病毒活化,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目前健保給付、台灣第一線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貝樂克、喜必福、干安能,怎麼選擇?林俊哲醫師強調,首次接受治療者,第一要看藥物效果,第二要考量藥物副作用。

林醫師表示,B肝藥物治療需長期服用,一般而言,最少3年,甚至有人必須終身服藥控制,因此得格外留意復發機率及抗藥性,不管國內外準則都建議,第一次治療最好就選擇藥效強、低抗藥性者,長期治療,避免中途出差錯功虧一簣。

而長期用藥還有額外好處,林醫師指出,研究顯示,若配合強效且低抗藥性的治療,已經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患者症狀獲得改善,甚至可以讓肝「軟」回來。

◎健保福音
口服藥延長為3年 照護計劃貼心追蹤

台灣B肝帶原者約有300萬,其中1/3需積極治療,造福B肝患者、減輕藥費負擔,健保局已放寬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給付期限由1年半延長為3年,在期限內e抗原轉陰者,更開放多1年鞏固療法。

另鼓勵醫療院所主動發現並追蹤新病例,健保局也有新照護計劃,以中山醫大附醫為例,林俊哲醫師指出,至7月底止已有超過7百人加入,其中152名新確診者已接受治療,另有9人被發現是罹患早期肝癌,已獲得不錯的成效。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