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食物,自律神經不失調
(健康兩點靈: 自律人生專欄)

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過大」和「飲食遠離天然」的兩大因素,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病友愈來愈多。如何搞定自律神經失調,就從飲食下手吧!
 
最近,有位病友前來求診,5年前突然發生心悸,臉和手腳莫名地發麻、不時偏頭痛,不僅如此,晚上翻來覆去很難入睡,即使睡著了也很淺眠,半夜經常醒來4、5次,又很容易拉肚子。到醫院做各種檢查,結果都正常,就是找不出原因,治療多年也苦無效果,非常挫折,於是友人介紹他前來。
 
自律神經檢測的結果顯示:自律神經的總活性耗損過低,及交感神經的比例偏強,確診為自律神經失調。於是,從調整自律神經的平衡著手治療,1周左右心悸發生次數減少,排便慢慢成形、拉肚子逐漸好轉,2周後所有的症狀逐漸改善了。
 
看醫生總是看不好? 自律神經失調了
自律神經失調其實和精神病不同,並不是心理方面的疾病,而是由於自律神經失去了平衡,導致自律神經所支配的「良好的血液循環」「和諧的器官運作」與「平衡發炎和消炎」3大功能失常,而產生的症狀。
所以,身體會產生多種症狀,其症狀往往發生在2個或2個以上的部位。例如,大腦的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失眠、焦慮、憂鬱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消化道的自律神經失調,造成胃脹、軟便、腸躁症或胃食道逆流等不適,而腸躁症往往也會合併有焦慮症。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位病友突然發生多種症狀,常常看醫生,總是看不好,其實是自律神經失調了。同樣地,若找到源頭去治療,所有症狀如同骨牌遊戲一樣一一擊倒,自然地迎刃而解,邁向健康生活。
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是多重因素造成,如壓力、個性和食物等。長期累積下來,當自律神經無法「自我維護」患部良好的血液循環時,就會發揮「自我診斷」的功能,讓身體產生不適症狀,發出健康失調的消防警鈴。
若只是服用醫生針對症狀所開的藥,就如同剪斷自律神經的警報系統,讓健康失調的火繼續在體內悶燒,身體的大火終究會一發不可收拾,造成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甚至癌症等慢性文明病。
 
從「飲食」著手 拒絕「不對的食物」
疾病痊癒的關鍵,在於調節身體自律神經的活性,恢復患部的血液循環,帶走累積的乳酸、發炎物質、神經疼痛物質和自由基等廢物,很快地就會感覺到疼痛舒緩;接著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和氧氣,就能夠經由已被改善的血液循環,充分地進入患部修復細胞。
由於每天都能有效地修補細胞,所以症狀就會一天比一天好,一周比一周好,達到最佳的修復狀態,這就是充分發揮自律神經「自我修復」功能。所以自律神經決定血液循環,也決定了生老病死,因此,自律神經是疾病痊癒的關鍵,是人體自癒力的執行者,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若要根治、甚至預防慢性自律神經失調,必須先從「飲食」著手。不要讓「不對的食物」或是「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一直無謂地消耗身體自律神經的活性。也就是說,吃對和諧共振的食物,能夠保留身體自律神經的元氣,便足以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才能正本清源地脫離自律神經失調的夢魘。
 
跟著季節吃 讓身體能量和諧
自律神經失調源頭,來自三餐經常吃錯食物或不適合個人體質的食物。所以,臨床約9成以上自律神經失調的病友,對某些食物同時也存在有排斥抗體的問題。因此,疑似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病友,建議首先要做自律神經的客觀檢測,確認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是哪種類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然後,再根據個人食物抗體檢驗的結果,透過醫師的指導,從避免再吃到傷害個人體質的食物著手。
 
春夏秋冬時,大地長出不同的蔬菜和水果,就是適合我們當時身體的需要,建議讀者多吃這些能量和諧的蔬食。
(原文刊登於健康2.0雜誌)

http://lovingclinic.blogspot.tw/2014/08/blog-post.html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