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親很煩惱小朋友經常感冒、打噴嚏,甚至發燒。小朋友正值需要仔細呵護的階段,若是因為照顧不周而影響其一輩子的健康,為人父母者要如何因應呢?小孩在出生後可以觀察以下情況:若體溫較虛,觸摸皮膚時會感到手腳冰冷,感覺身體的重量不足,都要特別注意。

不要小看晨昏時段的室外溫度只有變化2~3度,正常人的身體一直處於散熱狀態,毛細孔無時無刻不在散熱,鼻腔也在散熱,一般只有在冰冷雪地的情形下才看得到鼻腔散熱的情形,甚至連頭部都在散熱,因為人體有45%散熱的能量都集中在頭部。身體處於一種營養持續散發能量的狀態,若有足夠的能量讓它繼續散發,這樣就表示身體健康。

而當外面溫度開始變化,而自體的體溫不足時,毛細孔就會關閉起來,關起來後熱量運送到皮膚表面卻沒辦法很快的舒張、散熱,散熱不好時就很容易感冒了。因此我在看診時,發現許多患者在把脈時就可以感到其體溫不正常。

中醫不僅看脈象,碰觸皮膚時也可以感覺到小朋友是否氣不足,感受膚溫之餘還可以觀察其皮膚表層有種失去蒸氣的感覺,在這種情形下的抵抗力都是較差的。因此無法適應外在的溫度,是因為體內的散熱能量不足,散熱能量不足的人,對適應外在的溫度變化的能力差,細菌、病毒就容易侵入體內。

現在是中西醫合治的時代,如果小朋友的體質特別虛弱時,且經常服用抗生素、退燒藥等西藥,服用後毛細孔容易流汗,流汗後皮膚都會有濕濕、虛弱的現象。若小朋友一個月會感冒一次,就表示身體已經陷入苦戰之中,常常在被病毒環繞不休,加上受到外在的溫度變化,就像在水中載浮載沉般。

失去人體的元氣時,體溫沒辦法散熱,就會使元氣更受損。此時除了要儘快恢復健康,感冒後不僅要服用感冒藥,同時也要服用增加免疫力、增加元氣的藥品,這是需要特別注意之處。因為只有治療目前的病症是不夠,一定要為未來的健康打好根基。

目前所知兒童服用藥品時父母常視症狀已減緩便停止用藥,並沒有服用到完全康復,中醫對於服用西藥至完全康復的看法為何?

服藥至身體完全康復要視服用什麼樣的藥品而定。服用治療感冒及增強免疫力的藥品時,服用至身體完全康復時,未來身體就會較強健。若是服用藥性太冷的藥品直到康復,抵抗力便會變弱,手腳冰冷、冷汗過多,讓身體更虛弱。因此服藥是分階段性的:感冒發燒但退燒後,服用的藥品就必須更換,因為胃腸的照顧也是很重要的。

以中醫來說,肝臟是一個重要的器官,肝屬木,內在的胃腸會產生一股熱量並散發到全身的毛細孔,因此調理肝"木"的元氣,算是一種免疫系統的建立。假若兒童患有週期性感冒,必須在其每次感冒後做元氣的保健。經由一次次的保健後,兒童才能擁有健康的體質。
發燒時,雖然西醫的退燒藥效果迅速,若是想讓身體擁有良好的基礎,該如何調理呢?
可以中醫的調理方式來做身體的保健,如果患有經常性的感冒表示其抵抗力不良。人們常感覺服用西藥後副作用大,例如服用後臉色很不好,而現代父母太過忙碌無太多時間照顧小孩,因此常希望治療效果能越快速越好。

造成普遍醫生用藥劑量越來越重。因此越快將小孩治癒的醫生,就被父母認為醫術高明。為人父母者萬萬沒想到,此時已經破壞小孩的免疫系統。其實有時兒童數日內反覆發燒,人體會自動產生自癒能量,建立日後抵抗力的機制。

在不發燒過度的情形下,到了某種程度人體就會產生一種生命的機制,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但現代人懼怕發燒現象,一看到小孩體溫稍高,就趕緊找醫生報到,這種現象在現今的工業時代已經深深影響下一代的健康。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部落格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