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心臟疾病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有心臟二尖瓣、三尖瓣脫垂等毛病,跑幾步路就覺胸悶、上氣不接下氣。事實上,只要透過中醫調理體質、恢復體力,再搭配適度運動,胸悶情形便能獲得大幅改善。(中時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2013.11.26)
 
心臟無力 帶來全身性傷害
 
古諺有云: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意思是指如果人長期處於腎陽虛,或腎陰虛的狀態,生命力會逐漸枯竭,這時男性足部及女性頭部容易發生水腫,以致無法穿鞋戴帽,在古代更被視為不治之症。
 
以現代醫學所視,這些人很可能罹患心臟方面的疾病,例如二尖瓣、三尖瓣脫垂,導致心臟無法維持血液正常單向流動,發生異常逆流,一來會對心臟產生衝擊;二來因為血液循環變差,血液中的營養無法送達全身,新陳代謝也無法正常運作,在營養缺乏,有害毒物無法排出的情況之下,必然產生全身性的傷害。
 
心腎不相交 引起心因性喘息
 
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心臟疾病所引起的胸悶、中氣喘,稱為「心因性喘息」,其病源來自心腎不相交、水火不相濟,治療上必須透過腎臟來恢復心臟健康。中醫認為,因為心臟永遠跳動,如同火一般充滿能量,而腎象徵體內不斷氣化的水,心與腎如同火與水的關係、互為表裡。心腎之間的關係密切,具體呈現在骨頭上。
 
骨外表有白色堅硬的琺瑯質,白屬腎,而骨內有紅色的骨髓,具有造血、藏血的功能,紅屬心。一般人突然進行激烈運動時,心跳加速,身體需要大量血液輸送熱量,骨髓的藏血便會即時釋放出來,因此骨髓的健康與心臟的健康息息相關。而腎負責過濾消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質,幫助五臟六腑完成代謝的工作,可見心和腎彼此相輔相成。
 
李深浦醫師指出,一般心臟無力的人,心腎不相交,排尿、造血功能下降,其所引發心因性的喘息,與呼吸中有痰、雜音,支氣管過度收縮所造成的氣喘不同。心臟無力的人,血不夠心臟使用、腎氣亦不足,骨髓的造血功能不彰,因此人便常處於貧血狀態,運動時沒有足夠的血液支應,所以容易造成胸悶,呼吸不順。
 
常胸悶的人,氣上不來,感覺肺吸不到空氣,心臟缺氧,腦部也會跟著缺氧,造成記憶退化,因此心臟衰弱的人,記憶力也容易衰退。而骨髓造血功能失調,腎的荷爾蒙分泌也會不足,所以性慾也會隨之下降。
 
補足腎氣 恢復心臟健康
 
許多人安裝心律調整器,只是緊急時可以救命,但無法幫助身體恢復健康,光靠西藥降低血液黏稠度,也無法根治心血管疾病。根本的治療方式應為趕緊恢復骨髓造血功能,補足腎氣,幫助心臟讓血液回流,血液濃稠度自然會降低,心律調整器自然備而不用。
 
一般心臟無力的人,足部容易水腫,會越懶得動,血液循環越差,心臟機能就會越停擺,以致腦部供血量不足,造成缺氧,進一步導致腦細胞發電量不足,全身神經反射能力變差。而服用中藥則可消除足部水腫,讓病人有走路的體力,可以走得久走得遠,這樣就能以走路的方式達到運動的效果,慢慢恢復身體健康,形成良性循環。
 
心臟無力患者 保養之道
 
李深浦醫師提醒,要改善心臟衰弱的體質,飲食量及營養應與運動量做好搭配。若運動過量但飲食營養不足,會造成心臟受傷;若飲食過度又無運動,體內累積過多營養,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激烈運動及節食,即使體重下降,也會對心臟產生傷害。

資料來源:中時健康部落格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